地方志作为记录一地之全史,是一个地方文明承载的形态,更是一种丰富灿烂、内容庞大的文化体系。在杨浦,每一页志书、每一部作品,都是这座城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注脚。

在“5·18地方志法规宣传日”来临之际,为纪念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19周年和《上海市实施 <地方志工作条例> 办法》施行14周年,5月15日,杨浦区地方志办公室在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举办“志鉴中的社会变迁——浴火焕颜 蝶变新生”5·18地方志法规宣传暨《杨浦区社会生活变迁20年(2004—2023)》首发式活动


新书发布,记录杨浦社会生活变迁20年

仪式上,《杨浦区社会生活变迁20年(2004—2023)》新书发布,旨在传承杨浦历史文脉的记忆,更鼓舞大家面向未来再出发的底气。

该书由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杨浦区地方志办公室、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合编,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地方志研究”专项课题“上海市中心城区20年社会生活变迁研究——以杨浦区为例(2004—2023)”项目的基础上,记录并探讨杨浦在20年间社会生活的变迁,形成全书内容


全书15万字,图表78幅,正文部分为“区域规划”“社会生活”“社会服务”“新兴生活方式”四个章节,囊括宏观视角、微观视角下的杨浦发展,深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记录下城区规划、政策、设施、服务、文化等对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模式的影响。这些共同构成了对杨浦区社会变迁的全面解读。附录则精选5篇新江湾城、长白新村、平凉路、江浦路等街道居民的访谈内容收录。

长期以来,杨浦史志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理念,践行“三区联动”、加强区校合作,该书是又一成果举措。编写过程中,中共杨浦区委党史研究室(区地方志办公室)、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双方在前期第三轮杨浦区志合作基础上,深入探索、深化合作、共同完成,希望从微观的社会生活变迁层面,反映杨浦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为人民、人民建”的城市发展理念的实践之路。

以笔为舟、以志为舵,

让更多人听见杨浦声音

本次仪式上,杨浦区还介绍了杨浦第三轮区志推进情况、课题项目总体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自2023年11月第三轮《杨浦区志》编纂工程启动以来,全区104家承编单位勠力同心,累计汇集逾千万字的档案文献与珍贵史料,构筑起杨浦二十年发展历程的厚重基石。今年3月完成收稿后,4月区志首轮合稿完成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志稿修改正式进入需要破解深层问题、完善工作细节的“深水区”。杨浦区地方志办公室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专家团队携手攻坚,进一步深入探讨、细化任务,力求让这部志书既承载历史厚度,更彰显时代温度。

活动后,与会人员一同参观了地方志法规宣传和杨浦社会生活变迁20年主题展板、228街坊和上海工人新村展示馆。

从2004年到2023年的二十年,正是“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是百万杨浦人民用智慧和双手书写时代答卷的峥嵘岁月。杨浦上下始终积极探索,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将中国古老的方志文化与杨浦活跃的创新基因有机融合,深入挖掘杨浦“四个百年”的历史文脉,以期推出更多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让更多市民群众能够透过方志之窗、鉴往知来。

本次活动旨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方志法规宣传普及、弘扬依法修志编鉴精神。下一步,杨浦区地方志办公室将以史为鉴,继续发扬“四敢精神”,在科技创新、民生改善、文化传承中探索新路,绘就人民城市更加绚丽多彩的幸福画卷。

文字丨汤顺佳

图片丨汤顺佳

编辑丨文茜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