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立夏过后,气温逐渐升高,华东产区西甜瓜陆续成熟上市,又一年吃瓜季拉开序幕。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西瓜产量占全球比重超70%。“从最初品种单一、中看不中吃的大个西瓜,到如今品种繁多、口感各异的精巧礼品瓜,西瓜产业正从产量竞赛向价值重构转变,产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江苏省盐城市西甜瓜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许鹏说。
5月8日凌晨5时许,位于江苏盐城的百果园泉氏BLOF西瓜种植基地已经开工。这里地处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带,气候湿润、日照充足,土壤透气性好、保水性佳,是我国西瓜主产区之一。
走进现代化种植大棚、通过对花记号确定采摘范围、精准按照果柄长度要求剪断枝蔓、仔细分选后装车发往产地仓,在各环节紧密衔接的操作下,上午10点前,当天采摘的西瓜将被装车运往各地,最快可在当日抵达百果园华东销售区,24小时之内抵达华北地区门店。
“采摘时间是经过严格计算和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西瓜始终保持在12度到15度之间的果体温度,以保持最佳口感。”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类采购专家何专成说。
一颗西瓜,以最佳口感走上千家万户餐桌凝聚着果业几十年的探索与变迁。何专成深耕西瓜产业多年,回忆起28年前第一次来到江苏盐城西瓜产区时,“品质碰运气、产量靠老天”是他的最大感受。
何专成介绍,在过去,西瓜种植模式基本上以露地种植为主,瓜农为了确保收成经常在一片地上混种四五个品种,品质和产量都无法保障。随着消费者对西瓜品质提出更多要求,不但口感上要好吃,而且能满足不同场景的个性化需求,西瓜种植模式也从此前的粗放型经营转向精细化种植,从之前的“靠天吃饭”走向了市场引导全产业链协同发力。
“品质决定市场,靠规模化种植拼产量从长期来看是走不通的,要通过生态种植让西瓜回归原本的味道,引领产业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南通金诺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希峰告诉记者,6年前,基地与百果园开展合作并引入BLOF生态和谐型种植技术,这一技术以改良土壤为基础,通过精准检测土壤的健康程度再结合所要种植的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精准改良土壤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从而让土壤恢复到本来的健康程度。
在种植之外,基地对采摘、分选、运输等各环节实行严格品控、确保口感。例如,在采摘环节,以统一成熟度进行采摘,并严格要求采摘时间,避免高温直晒影响西瓜鲜度和口感。在运输环节,到了气温高的夏季,将采取冷链运输保证西瓜果心温度到仓时保持在最佳区间,最大程度让西瓜到消费者手上的口感不发生变化。
在李希峰看来,土壤健康了,种植下去的西瓜生长也就健康,健康的西瓜营养才丰富、风味才浓郁。西瓜生长健康,采摘科学,运输及时,品质稳定,这样才能确保品牌的延续性。
品牌代表着品质和生产标准。多位果业从业者表示,近年来,行业通过科技引领、产销对接等在推动西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做大做强西瓜产业,仍需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
许鹏建议,一方面要明确品牌定位,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高品质、绿色、健康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做好品质保障,通过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实施溯源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升市场信任。此外,持续完善产业链建设,严格把控种植、采摘、包装、销售各环节,确保果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