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湖街道唐家坞村黄泥地自然村

恒浩家庭农场的

50亩掌叶覆盆子正值盛果期

红绿相间的果实挂满枝头

吸引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农场负责人姜磊说

这里不仅是浙江农林大学合作的

科研示范基地

更是银湖街道农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新品种破解采摘痛点

作为国家新品种“美赐掌叶覆盆子”的培育基地,恒浩农场通过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成功解决了传统掌叶覆盆子浑身带刺的难题。“美赐”谐音“没刺”,其植株从枝干到果实均无尖刺,采摘体验大幅提升,安全性显著增强。

姜磊介绍,新品种与传统品种在药效和口感上并无差异,但游客采摘效率提高了30%以上,尤其受亲子家庭青睐。

该品种由浙江农林大学付顺华教授团队与恒浩农场联合选育,2019年正式获得国家级品种权认证。目前,农场已建成“美赐”种苗繁育基地,计划三年内推广至周边乡镇,助力区域特色农业发展。



道地药材的生态种植经

恒浩农场选址银湖街道,源于浙江作为掌叶覆盆子道地产区的独特优势。姜磊表示,这里的微酸性砂壤土和向阳坡地,为覆盆子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农场采用“根蘖繁殖”技术,每年10—11月种植,次年5—6月即可挂果,生长周期短且病虫害极少。

为改善土壤肥力,农场坚持施用羊粪有机肥,既避免化学肥料对土地的破坏,又契合游客对生态农产品的需求。蓄水池灌溉系统保障了干旱期供水,而粗放式管理模式降低了人工成本,每亩年投入仅需3000元左右。


农旅融合激活乡村经济

从单一药材种植到“采摘+观光”模式,恒浩农场的转型成效显著。目前,鲜果采摘价格为工作日100元/筐、周末130元/筐,通过价格杠杆有效分流游客,采摘季日均接待量稳定在100人次以上。游客采摘后多选择周边农家乐就餐,直接带动村域餐饮消费增长20%

农场还开发了覆盆子酒、果酱等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价值。姜磊透露,由于鲜果保鲜期短,暂未开通线上销售,但计划与本地商超合作,探索冷链配送模式


无刺产业的“带刺”挑战:

美赐育苗地紧缺待解决

作为银湖街道唯一的掌叶覆盆子规模化种植基地,恒浩农场承担着技术示范与产业引领的双重责任。目前,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的“美赐”种苗繁育项目已在永昌镇建立新基地,重点解决育苗土壤透气性不足的问题。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姜磊仍面临挑战:“最大的困难是优质育苗地稀缺。”他希望通过土地流转政策支持,扩大种苗繁育规模,助力更多农户参与种植。

姜磊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美赐”品种标准化种植,打造银湖特色农业品牌。


来源:富阳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