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春天,广东中山温泉,一场看似普通的拜访却藏着不小的秘密。

广东省委陪同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探访叶剑英元帅,谁也没想到,叶帅突然开口:“你们回避一下,我要和谷牧单独说几句。”房门一关,留下来的只有这两位重量级人物。

这次密谈到底聊了啥?为啥非得撇开其他人?它又是怎么影响了中国改革的路子?



那次密谈,到底聊了点啥?

1983年4月,谷牧带着广东省委的同志们来到中山温泉,向叶剑英汇报工作。叶帅时年86岁,虽然身体不如从前,但头脑依然清醒,威望在党内无人能及。

谷牧呢,当时69岁,正值壮年,作为经济改革的急先锋,肩上扛着经济特区建设的重担。那天,叶剑英突然提出要和谷牧单独聊,其他人只能退出房间。

这事儿本身就够让人好奇的——为啥非得关起门来说?

历史资料里,这场密谈的具体内容没留下详细记录,但从后来的发展看,八九不离十是围绕经济特区的事儿。



谷牧那几年忙着推动深圳、珠海这些地方的开放政策,遇到的阻力可不少。党内有人觉得特区是“资本主义复辟”,社会上也有杂音,质疑声不断。

叶剑英作为老革命,政治嗅觉敏锐,肯定明白谷牧需要支持。他很可能在这场谈话里明确表态,鼓励谷牧大胆干下去,别被杂音吓倒。

谷牧后来回忆,叶帅那次给了他很大信心。他提到过,叶剑英对特区建设一直是支持的,认为这是中国走出困境的必经之路。

这次密谈,某种程度上成了谷牧的“定心丸”,也为特区政策争取到了党内元老的背书。



你想想,一个元帅级人物点头,这分量有多重?

83年的中国,风口浪尖上的日子

要聊这场密谈,得先看看1983年的中国啥样。那会儿,改革开放刚起步五年,全国上下都在摸索新路子。

1978年,邓小平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广东被推到前台,成了改革的“试验田”。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开始变身,珠海、汕头也跟着动起来。

可这事儿没那么简单,改革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钢丝上。党内争议从来没停过。有人觉得特区是好事,能带来外资和技术;可也有人担心,这不就是在搞资本主义吗?



社会主义还能保得住吗?

1981年,有报纸拿旧中国的租界说事儿,暗讽深圳特区,舆论一下子炸了锅。

谷牧作为特区政策的操盘手,压力山大。

他得一边干活,一边应付各种质疑。

再看看外面,世界也不太平。

冷战还没结束,美国和苏联还在较劲,中国得小心翼翼地在夹缝里找机会。

国内呢,经济底子薄,文革刚过去没几年,老百姓日子紧巴巴的。

特区刚起步时,缺钱、缺人、缺经验,啥都得从头学。

谷牧跑前跑后,忙得脚不沾地,可光靠他一个人远远不够。



叶剑英这时候站出来,意义就不一样了。他是党内德高望重的人物,他的态度能直接影响大局。你说,这场密谈能不重要吗?

谷牧和叶剑英,改革路上的两座山

谷牧和叶剑英,一个是改革的实干家,一个是政坛的定海神针,两人的合作,简直是天作之合。先说谷牧,1914年出生,山东人,年轻时投身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里都是骨干。

新中国成立后,他转战经济领域,1965年管过基建,1978年带队去西欧取经。回来后,他一门心思搞特区,促成外资进来,还推动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没有他,深圳早期的腾飞哪有那么快?叶剑英就更不用说了,1897年出生,广东梅县人,十大元帅之一。

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他都冲在前头。解放战争里,他拿下广州,立下大功。1976年,他还帮着收拾了“四人帮”,稳住了局势。

到了晚年,他退居二线,但影响力还在。邓小平搞改革,叶帅一直是坚定的支持者。他的政治智慧和人脉,是谷牧这种实干家最需要的后盾。

两人背景不同,分工也不同,可目标一致——让中国富起来。谷牧负责跑腿干活,叶剑英帮忙稳住阵脚。



这次密谈,就是他们联手的一个缩影。你是不是也好奇,这俩人搭档,到底有多大能量?

一场密谈,点燃了特区的火

1983年的这场密谈,成了中国改革的一个转折点。谷牧从叶剑英那儿得到了明确的鼓励,干劲更足了。

1984年,邓小平南巡深圳,看到成果后拍板:“特区政策是对的。”这背后,少不了叶帅的支持。

谷牧后来跑了深圳12次,亲自盯着政策落地。结果呢?深圳GDP从1980年的2.7亿蹿到1984年的25.2亿,翻了快10倍,全国都看傻了眼。



特区的好处还不止于此。1985年,谷牧又推动开放范围扩大,长三角、珠三角都动起来了。1988年,海南也成了特区。

这些地方后来成了中国经济的主力军,拉动全国GDP一路狂飙。

数据显示,到1990年,深圳GDP突破171亿,外资更是从零起步,几年就吸了几十亿美元。这一切,都跟83年那场密谈脱不了干系。

叶剑英这边,1983年后继续关注广东。1984年,他还跟广州市长叶选平聊过经济和治安,操心家乡发展。

1985年,他正式退休,1986年去世,享年89岁。



谷牧呢,1988年退下来,晚年搞文化传承,2009年去世,95岁。他们留下的,不只是特区,更是改革的火种。

你说,这场密谈值不值?

小盛的课后作业

1983年的春天,叶剑英和谷牧在中山温泉关起门聊的那几句,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个亮点。

谷牧带着叶帅的支持,把特区搞得风生水起;叶剑英用他的威望,为改革撑了腰。这段往事告诉咱们,关键时刻,一个决定就能改变历史。

你觉得呢?如果是你,会怎么看这场密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