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定县人民法院持续探索普法新路径,通过“庭审进校园”“法治副校长”“法院开放日”等多元形式,将法律知识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能运用的生活智慧。

  “现在开庭!”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敲响,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近日在武定县民族中学校园内正式“开庭”。

  此次模拟法庭以“微信群隐私权、名誉权纠纷”为选题,紧贴青少年日常网络社交场景。学生化身“审判长”“书记员”“法警”“代理人”“当事人”,生动演绎了从法庭调查、举证质证到法庭辩论、宣判的全流程。庭审中,原、被告双方围绕隐私权、名誉权与信息传播边界等内容展开激烈交锋。此次活动通过真实案例改编,将抽象法律条文转化为具象化矛盾冲突,引导学生思考网络空间的行为规范。

  模拟庭审结束后,该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结合案例进行深度点评,指出“网络并非法外之地,隐私权与言论自由的平衡需以法律为尺”,并延伸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条款。普法教育环节中,干警以案释法,强调泄露他人隐私、侮辱诽谤他人等行为的法律后果。

  参与活动的教师评价:“选题精准击中网络社交痛点,通过‘体验式’学习,让法治意识根植学生心中。”

  学生感叹:“原来法庭不是冰冷的争论现场,而是讲证据、重逻辑的理性战场。”

  “穿上法袍的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法律的庄严,也明白了每一份判决都承载着公平正义的重量。”一名扮演审判长的学生表示。

  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主动咨询法律职业规划,法治理想的种子悄然萌芽。

  此次模拟法庭是该院践行“如我在诉”“司法为民”理念的又一个缩影。下一步,该院将继续以“力度+速度+温度”的司法实践,筑牢校园法治防线,助力青少年在法治阳光下健康成长。

  记者 闵以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