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中蒙两国在内蒙古甘其毛都口岸“哐当”一声砸下开工锤,宣布第二条跨境铁路,甘其毛都至嘎舒苏海图铁路正式开工建设。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瞬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为中蒙两国的友好合作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这条铁路的建设,可谓是来之不易。自2004年蒙古国为突破矿产出口运输瓶颈提出相关构想后,中蒙两国围绕该项目展开了长达18年的谈判。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的沟通、协商,克服了轨距标准、建设模式和煤炭定价机制等诸多难题。尤其是“轨距之争”,由于蒙古使用1520毫米宽轨,中国用1435毫米标准轨,使得项目一度长期搁置。再加上政府更迭、权益分配、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项目多次停滞,但双方始终没有放弃努力。直到2024年,事情出现了转机,4月双方签署协定,11月蒙古总理访华推进项目重启。2025年2月两国政府签全面合作协议,3月蒙古议会批准,最终在5月14日正式开工。

对于蒙古国而言,这条铁路是其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蒙古国矿产资源极为丰富,90.5%的出口依赖矿产品,然而长期以来,公路运输的低效率和高成本,严重制约了其矿产资源的出口和经济的发展。新铁路建成后,年运力将达3000万吨,能承担蒙古55%-60%的煤炭出口任务,将大大缓解公路运输的压力,把口岸运能翻倍,让蒙古国的矿产资源能够更加高效地运往国际市场,为其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有力地推动蒙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中国来说,这条铁路则是能源供应的“稳定器”。中国北方工业对能源的需求巨大,该铁路的建成,将使中国从蒙古国进口焦煤等能源资源更加便捷、稳定。焦煤运输时间从3天压缩到20小时,成本也大幅降低,为中国的钢铁厂、发电厂等企业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有助于中国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而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这条铁路是中蒙两国友好合作的“新纽带”,是“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实践。它将实现甘泉铁路与蒙古国南向铁路的联通,进一步促进沿线两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围绕着这条铁路,中蒙两国可以共同建设物流园、保税区,发展边贸旅游等产业,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繁荣,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同时,在全球供应链波动加剧的背景下,中蒙铁路的推进彰显了两国以“确定性”合作对冲风险的战略定力,也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铁路的建设也将为中蒙两国的文化交流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人员的往来将更加频繁,文化的传播和交融将更加深入,两国人民将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彼此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进一步拉近两国之间的距离,使中蒙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更加稳固。

可以说,甘其毛都至嘎舒苏海图铁路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交通线路,它是中蒙两国友好往来的象征,是两国合作共赢的桥梁,更是连接两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之路。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条铁路一定能够按时高质量建成通车,为中蒙两国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福祉,让中蒙两国的友谊之花在“一带一路”的春风中绽放得更加绚烂。让我们共同期待2027年铁路建成通车的那一天,共同见证中蒙两国合作的美好未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