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同志,我们这里有人骑摩托在飙车,太快了,好吓人!”2025年1月28日19时,宜春市樟树市公安局交警中队接到群众报警,几名年轻人在樟树市药都南大道街头飙车“炸街”。
樟树市公安局侦查中心接到推送警情后,第一时间研判锁定嫌疑人轨迹并确认身份,指令街面警力追踪抓捕。1小时后,5名嫌疑人全部落网。
全警情全案件研判、精准预警预防反制、串案规模化打击……这既是宜春市公安局市县两级侦查中心日常工作场景的缩影,也是该局全力打造“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生动实践。
“我们在以往协同作战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市县主战’要求,通过创新完善信息对接、会商分析、案件研判、人员培训等机制,实现‘大侦查’融合格局,以机制为纽带,把不同警种的专业技能、信息资源拧成一股绳,打破警种之间的数据壁垒,充分释放专业化打击效能,真正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围着群众需求转。”宜春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夏红色介绍。
近年来,宜春市公安局实现市县侦查中心一体化运行,使其成为全市案件侦破的作战枢纽、数据深度研判的决策高地、资源调度融合的控制中心,全方位服务基层、支撑实战,做到预警早、研判准、打击快。2024年,宜春市刑事类、治安类警情分别同比下降30.79%、22.44%,万人发案数全省最低。
让基层民警真正感受到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去年12月,我们接到了一起盗挖古墓的案子,市局侦查中心的研判帮助我们厘清了办案方向,于今年1月一举拿下了这个盗墓团伙。”宜丰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陶俊龙说道。
2024年12月10日,宜丰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接到宜丰县一村民报警求助,称有一古墓葬疑似被人盗挖。宜丰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赴现场勘查后发现,盗墓分子非常狡猾,现场痕迹早已被破坏,有价值的线索少之又少,无法确定具体案发时间,给破案带来了一定难度。
平台推送案件信息后,市县两级侦查中心第一时间介入开始同步研判,通过案件串并、数据碰撞,很快就确定了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进而锁定了一个盗墓团伙。
根据侦查中心提供的研判报告,办案民警有的放矢、精准出击。经过大量的摸排调查后,2025年1月15日,办案民警发现该团伙行踪,随即在宜丰、新余等地同时展开收网行动,成功抓获8名犯罪嫌疑人。经审讯,该团伙对从2024年5月起陆续盗掘11座古墓的行为供认不讳。
通过着力构建以侦查中心为轴心的打击犯罪机制,宜春市公安局侦查中心实现了案件侦办、信息研判、作战指挥三大核心功能的全链条贯通。
——在横向上,侦查中心推动“警种融合”。由刑侦、网安等警种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常态入驻,治安、禁毒、森林、经侦、出入境等其他业务警种按需带案入驻,并实行“中心+专业工作组”工作模式,将各警种骨干力量交叉混合编组,成立传统犯罪侦查组、新型案件侦查组等4个作战单元,对各类警务资源数据平台数据进行全面整合、深度治理,开展类案研判挖掘、线索指令交办、实时作战指挥等工作,全天候赋能实战,做到打击“快、稳、准”。
——在纵向上,侦查中心实现“上下贯通”。案件发生后,市县两级侦查中心同步介入、联动推进,根据案件类别,由对应的侦查小组开始研判。在研判过程中,研判小组利用侦查中心自行研发的研判平台,在线上发起合成作战,最大程度集成数据资源,完成研判后下发报告,对基层所队进行指令反馈,形成合成作战链条式闭环。
“以往一个案子发案后,通常是由基层所队的同志先行处理;在办案过程中,如果碰到难点,再向市县相关警种寻求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撑。现在运行的市县侦查中心一体化模式,则化被动为主动,让基层的同志们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宜春市公安局大案大队副大队长张昊翔介绍道。
将“信息孤岛”变为“数据大陆”,化“被动求助”为“主动介入”,高效深度的工作模式有效解决了以往业务警种“各自为战”、基层所队“单打独斗”的问题,让打击效能大大提升。
2024年以来,全市破获的案件中,有63.5%在24小时内侦破、74.1%在72小时内侦破,中心城区“盗抢骗”案件破案率大幅上升,牵引带动全市刑事案件、传统侵财案件同比大幅下降,累计追回“盗抢骗”案件赃款1094.8万元。
“全要素研判”
助力“全方位平安”
“经梳理1月9日至23日侵财类案件警情,发现中心城区盗窃车内财物案件发案占比较高,现对此类警情进行预警。”2025年1月24日,一条预警信息从宜春市公安局侦查中心发出,经治安防控中心流转,下发至全市交警、特巡警、治安派出所等部门,各地根据预警,迅速调整近期巡逻区域、警力布置和安全宣防重点。
为了更好地发挥警情作为社会治安状况“晴雨表”的作用,及时发现治安防控“短板”,宜春市公安局侦查中心全量汇聚警情,对日常警情开展“全面研”“全警研”,做到对警情数据的全要素拆解、全方位研判,确保警情“颗粒归仓”。
警情发生后,侦查中心各作战单元根据分工安排对流转进来的警情线索迅速进行全警种研判、全量分析,并从不同专业角度对警情进行二次贴标。
各警种根据不同办案需要,对贴标警情进行分类统计、科学分析,生成警情热力图,直观展现全市案件多发区域,实现对全市警情态势的动态感知、动态掌握,精准制定打防措施,开展预警反制,从而实现科学布警。
一些看似简单的民生案件、日常警情,依托这一机制形成的“研判产品”往往让打防效应倍增。
2024年12月,在梳理日常警情时,市局侦查中心注意到了一起充电桩模块被盗案。通过对同类案件的串并研判,中心民警不断深挖线索,顺藤摸瓜打掉了一个流窜于袁州区、丰城市、樟树市、上高县等多地盗窃充电桩模块的团伙,缴获被盗充电桩模块百余个,涉案价值30余万元。
除对日常警情开展“全量分析”外,对不同时间范围、不同类别的案件,侦查中心会进行同环比分析,将各类案件发案信息进行碰撞,及时对各类线索进行分析梳理、串并案件。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发案规律特点,侦查中心及时将侦查思维和手段固化,持续推送成品线索,生成高质量研判产品。
2024年8月,侦查中心在分析研判后,对境内某引流窝点开展集群打击,成功侦破宜春市第一起电信网络诈骗全链条打击案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65人,涉案资金上亿元。
“侦查中心的一体化运行机制,对大案要案的打深打透特别有帮助。”宜春市公安局侦查中心民警王竑介绍道。
据统计,2024年以来,宜春市公安局侦查中心累计梳理警情 6500余条,研判各类案件线索1251起,推送研判报告348份、高发违法犯罪预警报告25篇,牵头侦办部督“断流”专案3起、省督侵财案2起,支撑破案715起,协助落地嫌疑人425人,协助抓获在逃人员36人。
以战代训
激发人才长久“续航力”
“今天的视频小课堂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主要内容是涉网新型案件现场勘查在电诈案件中的作用。”2025年3月5日,宜春市公安局侦查中心民警宁雪锋像往常一样点开中心推送的学习内容,并认真做着笔记。
人才是提升公安新质战斗力的“源头活水”。宜春市公安局侦查中心紧紧抓住各警种业务骨干在侦查中心集中办公、融合为统一作战单元的契机,创新打造“战训融合”实战赋能平台,通过构建云端课堂+智能复盘+动态推演三位一体的能力提升机制,鼓励中心入驻民警在工作中取各警种之长,相互学习、相互碰撞,提炼技战法,不断开拓办案思维,推动侦查经验在实战淬炼中裂变升级。
每当重大案件侦破后,侦查中心会组织开展复盘推演,还原侦查过程,梳理出常见战术漏洞,最终形成标准化办案指引,为基层办案提供准确清晰的技术支撑。
同时,中心设置了视频小课堂模块,通过“一案一研判一报告一复盘”,及时总结提炼好的办案经验、优秀的战术打法,将侦办过的案件转化为鲜活的教学资源,形成侦查战术数据库,不断提升广大民警在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作战能力水平,真正实现“破一案、带一串、强一片”的侦查人才培养目标。目前,该模块已上传课件15个,生成战术分析报告23份。
同时,侦查中心将刑事犯罪高效打击、精准预警预防作为衡量侦查中心工作成效的首要指标,出台《侦查中心研判工作考评办法》,对中心主研案件实行一案一评,对市局侦查中心常驻人员、警种、工作单元实行全面量化考核。案件研判完成后,由案件作战单元提请评分,并结合民警在侦查研判中发挥的效能进行评定,对应赋分,严格落实执法办案评星、考评绩效奖励等机制,积极选树中心专业办案团队优秀代表和先进个人典型,极大地激发了队伍活力。
为了持续激发人才“续航力”,除常驻人员外,侦查中心建立了人员流动式培训机制,各警种、各县市可按期派人入驻中心进行跟班学习,通过带案入驻、以战代训、随岗轮训等传帮带方式,着力锤炼侦查队伍、发掘专业人才。中心还建立了全市大侦查专业人才库,按照数据建模、审讯攻坚等专业能力对人才进行分类培养,广泛培养具有大侦查思维、懂得大数据研判、能够办案攻坚的复合型民警。
此外,侦查中心充分发挥“挖潜”“造血”功能,在中心组建打击传统犯罪、电诈犯罪、涉网新型犯罪等类型兴趣团队,形成打击电诈、系列入室盗窃等技战法创新成果15个。由侦查中心推荐的法医DNA闪提试剂盒示范应用在2024年江西省“天工杯”劳动和技能竞赛上荣获优秀奖;跨年龄同亲缘人像比对等技战法在2024年全市公安机关“互保杯”新质公安战斗力创新大赛中包揽一二等奖。
来 源:中国警察杂志、刑侦支队
编 辑:陈方圆
审 核:占向勤
核 发:陈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