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抓手。杨浦区委社会工作部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发起“人民城市、治理有‘Young’”基层治理案例征集活动。
活动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11个领域,从42个案例中遴选出10个优秀案例与1个年度社会工作重要议题案例,旨在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参考,激发创新思考,促进基层互鉴,探索具有杨浦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本期一起走进
延吉、长白、四平、殷行
在鲜活的案例中
感受基层治理的智慧
延吉新村街道
探索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的“4难8解”
内江新村是一个拥有2700户居民的老旧小区,曾因为基础设施老旧、不全等情况,存在电动自行车“飞线、上楼、入户”充电等问题。这成为了亟待解决的“老大难”。
为此,延吉新村街道通过党建引领,“三驾马车”集中发力,采用智能梯控监督、阶梯劝导等8种方法,解决违规劝阻、场地建设、使用顾虑等4大难题。最终社区安全治理成效显著提升,居民安全意识增强。同时,这里建立联动机制,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推动其从“旁观者”变为“合伙人”,助力构建安全和谐社区。
下一步,延吉新村街道将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为群众排忧解难,用心用情为百姓创造更好的社区环境。同时,街道正不断以“一桩多车”共享的原则,探索在符合条件的小区内将共享充电设施建设列入小区综合改造范围,在确保用车、用电安全的情况下,更好地满足新能源车的充电需求,持续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长白新村街道
228街坊的“有‘Young’”治理
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总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包含党群中心、历史展陈、乐业空间、社区食堂、体育健身、卫生健康、职工服务等多种功能。
2023年4月正式开业以来,针对街区治理的堵点难点问题,长白新村街道在党建引领下,采取了一系列创新做法:通过拿出停车位与居民区共享,开放服务空间,实现资源共享“有‘Young’”;通过在街区共治方式上注重治理逻辑与市场逻辑的统一,在共治理念上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共治机制上建立“三级处理制”,实现事务共治“有‘Young’”;通过强化规约之治,完善志愿劝导机制,实现秩序共守“有‘Young’”。
记者了解到,在长白新村街道区域党建平台与街区治理共同体机制的引领下,228街坊还主动拿出了50个地下车位与周边居民共享,并在街区设置了社区工坊,将散落在街边的小修小补以零租金的方式引入,满足了周边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经过一年多的治理实践,228街坊取得了干净、安全、有序的治理成效,如今已经成为了杨浦近悦远来的“网红打卡地”。
四平路街道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同心圆”
鞍山四村第一居民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老工人新村。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区逐渐暴露出诸多难题,其中之一是高龄老人占比高,对为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且呈现多样化趋势。面对这些“烦心事”,如何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鞍山四村第一居民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以“四个一”为抓手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即党建引领“一条主线”、民主协商“一个原则”、细化网格“一张网格”、互助合作“一种模式”,全方位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
记者了解到,该居民区通过推行志愿互助模式,组织党员服务群众,组建 “红色加梯队”推进加梯,利用网格快速响应诉求,联合多方开展便民活动。一系列努力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增强了党组织领导力,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居民刘阿姨说,“虽然是老旧小区,但是我们居民都能深刻感受到小区的环境越来越好,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民意反映渠道越来越畅通。”
殷行街道
聚焦“骑手友好社区”建设 推进人民城市新实践
如今,以外卖配送员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正逐步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外卖配送员也面临着“进门难、充电难、定位难、休憩难”等实际问题。
为此,殷行街道坚持人民城市理念,与美团(上海)党委携手,深化社企合作,统筹各类资源,创新建立“1234N”工作体系,即深入建设“骑手友好社区”,抓实殷行“三新”党群学院和“袋鼠宝贝之家”两大载体,以杨浦区“三聚”工作法(人心凝聚、党员吸聚、力量积聚)赋能殷行街道新领域专项行动,推动从信息、设施、人际、制度“四个友好”构建“全方位交融”友好氛围,并推出N项品牌服务项目。
经过前期探索实践,目前殷行街道以“三多”促进“三个转变”,努力提升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领域党建工作高度、服务精度和社区温度。
来源: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