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的意义,就是在职工达到法定年龄后,可以办理退休,每个月都能领到养老金。
但是如果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有些人领的是养老金,有些人领的是退休金,都是退休后领的钱 ,这两种有什么区别吗?
先来看看养老金。大部分企业退休的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普通居民,领到的都是养老金。需要你在职期间,养老保险交够规定的年限。
在2029年之前都是15年,从2029年之后进行延长,每1年增加半年的缴费年限,最长为5年。
第二个条件是要到达退休的年龄,在2025年之前是男60岁、女50岁/55岁。
不过在2025年1月1日开始,退休延迟就已经实行了。
之前60岁退休的男职工和55岁退休的女干部,晚退休4个月,退休时间就会延长1个月,最多为36个月。
原来50岁退休的女职工,晚退休2个月,就要延长1个月,最多为60个月。
延长后,退休年龄就变成了男63岁、女55岁/58岁。
到达这个年龄,再满足最低缴费年限,就能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
这部分人群,养老保险都是由个人或者个人和企业一起缴纳。如果是企业,个人缴纳8%,单位缴纳16%。
灵活就业的话,是按照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按照档次进行选择,缴纳比例为20%,个人全部承担。
再来说说退休金。一般领取退休金的,都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他们执行的退休年龄,跟企业职工差不多,只不过女性都是按照女干部的标准,55岁退休。
区别最大的在于,领取退休金的退休人员,他们的养老保险都是由国家承担,个人不需要缴纳。
这也跟他们的社保缴纳形式有关,由于体制内的社保缴纳是从2014年才完善的。之前的工作年限,就是我们常说的视同缴费年限。
虽然并没有实际缴费,但是承认这部分年限的社保。
在2014年社保缴纳制度制定后,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就实行个人和单位共同缴纳的模式。之后退休领取的,就跟企业一样,都是养老金。
说白了就是,自己在养老保险实际缴过钱的,领到的就是养老金。如果都是由国家给交的,那领到的就是退休金。
并且在2024年养老金并轨之后,机关事业单位跟企业执行一样的社保缴纳标准。
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事退人员和企退人员的养老金差距。
当然,并轨后影响最大的只是缴费形式。对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来说,只是个人部分需要自己承担了。
职业年金,还是造成差距的分水岭。
个人缴纳4%,单位缴纳8%,这一个月12%的职业年金,基本上能保证事退人员,比企退人员能高60%的养老金。
所以,想要在退休后养老金多领,就得在退休前多缴。提高缴费的档次,增加缴费的年限,尤其是灵活就业人员。
如果卡着最低缴费档次和年限缴纳,退休后领到的退休金, 估计满足基本生活都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