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19岁女孩小梁的哭泣照被黄色网站和不良广告盗用,甚至被用作高潮针广告配图一事持续引发广大网友的关注。5月14日晚,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当事女孩小梁处获悉,相关平台已删除侵权照片。记者注意到,此前帮助小梁维权的飞行云(滕州)大数据信息技术中心,也在其社交媒体发文确认,“侵权内容已被平台删除。”
- (5月16日《扬子晚报》4版)
一张哭泣的照片被恶意盗用,造成的伤害,不会因为“照片已经删除”而伤口愈合。照片删除不代表伤害终结。照片删除的操作仅仅抹去了视觉层面的伤害,却无法抚平当事人内心的创伤,更难以消弭网络侵权背后潜藏的系统性风险。
从个体的遭遇折射出的,是数字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困境,在流量至上的网络生态中,唯有让法律成为真正“拭泪的手帕”,才能彻底擦净“被盗用照片”的眼泪。更令人担忧的是,类似事件并非孤例。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张照片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滥用,从理论上而言,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人,都可能成为那个“哭红眼睛的女孩”,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法律的缺席与滞后,是网络侵权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虽然我国《民法典》《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明确规定,未经同意使用他人肖像属于侵权行为,但在实际执行中,维权面临诸多困难:取证难度大,维权成本高,包括时间、精力和经济投入;而侵权者受到的惩处相对较轻,违法成本低。这种“维权难、处罚轻”的现状,使得法律的威慑力大打折扣。
要彻底解决“盗用照片”问题,需要多方协同发力。19岁女孩小梁的遭遇,是网络侵权乱象的一个缩影,也是对整个社会的一次警示。照片的删除只是事件的阶段性结果,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构建一个更加安全、法治、文明的网络环境。唯有让法律长出“牙齿”,让平台扛起责任,让公众提高警惕,才能让每一个人在数字时代都能安心、安全地生活,不再为“被盗用的照片”流泪。
我们为飞行云(滕州)大数据信息技术中心的帮助维权而叫好,是他们的挺身而出,是他们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解决了问题。但是,一家私人公司都能“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们的监管部门为何在袖手旁观?难道遇到这样的事情,都只能依靠“正义人士站出来”?
女孩哭泣照已删除,但“盗用照片”的眼泪谁来擦干净?,法律惩处才是“拭泪的手帕”!我们不禁要问:还有多少“被盗用的照片”在哭泣?女孩“哭红的眼睛”,终究需要法律来抹去她们的泪痕!女孩哭泣照已删除,那双“哭红的眼睛”还没有“消肿”。不能受害者在“低谷”而害人者还在“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