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原标题:甘肃平凉工会整合资源为“小哥”和“骑手”做好一日三餐“升级版”,让用餐场所成为互动平台——(引题)
从“工会大食堂”到“城市客厅”(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康劲 通讯员 郭惠民
“10多元就能吃饱、吃好,这比以前吃路边小摊实惠多了!”中午1点,快递小哥程鹏鹏走进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御景华府小区的“工会大食堂”,端过刚出笼的包子,边吃边和工友们打招呼。
据悉,“工会大食堂”的面积为260平方米,于今年4月11日开业,平凉市总工会通过整合资源,不仅解决了当地800余名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和环卫工人吃饭难、用餐贵的问题,而且通过持续的服务赋能,使其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户外劳动者温暖的“城市客厅”。
“胃里充实了,心也暖了”
走进“工会大食堂”,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新鲜菜品,有新鲜爽口的凉拌黄瓜、香喷喷的炖牛肉,还有营养丰富的甜玉米,明档厨房里厨师们正忙碌地翻炒菜品,消毒柜、留样冰箱等设备一应俱全……
中午12点,正值用餐高峰,不到半小时,120个座位就被坐满了。环卫工人王晓英和同事们围坐在一张桌子旁,边吃边聊。
中午1点以后,环卫工人陆续离去,此时,身着各色工装的外卖骑手渐次进店,食堂里开始了第二波忙碌,骑手李建利说:“以前我赶单送餐,经常顾不上吃饭,饿着肚子。现在有了‘工会大食堂’,胃里充实了,心也暖了。”
土豆鸡块、小炒肉、西红柿炒鸡蛋、素炒西葫芦……指着荤素搭配、实惠美味的菜品,“工会大食堂”负责人任小娟说:“我们不仅要让职工吃饱,还要让大家吃好。”
“工会爱心餐,顿顿热乎饭。”作为这里的常客,李建利算了一笔账:“这里提供一日三餐,每天可以省20元,一个月就是五六百元,这是实实在在的工会福利。”
从“爱心早餐”到“暖心三餐”
去年年初,平凉市总实施“爱心早餐”工程,通过“工会补一点、爱心捐一点、商家投一点”的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筹措资金,让环卫工人和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仅需1元就能吃上营养可口的早餐。到去年10月,“爱心早餐”服务活动达到全市7县(市、区)全覆盖,2200多名环卫工人实现“早餐无忧”。
在“爱心早餐”受到广泛赞誉的基础上,平凉市总决定在崆峒区率先试点,延伸拓展建办“工会大食堂”,形成覆盖早中晚三餐的服务新体系。为此,还创新提出“工会补一点、商家让一点、会员出一点”的运营方式,通过三方共担,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户外劳动者提供价格实惠、健康营养的“暖心三餐”。
工会投入专项补贴、企业以成本价供应食材,这种机制不仅保障了职工的切身利益,也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御景化府餐饮运营负责人孙文鹏说:“我们响应工会号召,让职工用最经济实惠的价格吃上热乎饭、放心饭、健康饭。”孙文鹏算了一笔账:有工会的补贴,每天有800多人固定用餐,日营业收入近万元。
目前,“工会大食堂”的营业时间从早上6点持续到晚上9点,提供包括营养套餐、快餐、小吃等多样化的餐饮选择。同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标准,在就餐环境的卫生整洁方面还成为当地的“样板店”。
让“工会在身边”品牌温暖持续
如今,为了让服务更加贴心,平凉市总的干部经常走进“工会大食堂”,不仅了解用餐情况,更多的时候是瞅准空闲与职工在餐桌上拉家常、倾听各种意见,将食堂作为联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户外劳动者的重要平台。
除了提供实惠餐饮,平凉市总还有计划地利用食堂的用餐间隙推出一系列配套服务,按照“会、站、家”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体目标持续赋能。截至目前,推出免费理发、爱心义诊、“灸”在身边健康服务等活动,深受户外劳动者等群体的欢迎。
“这里既是便利、实惠的用餐场所,又是工会服务职工、传递关怀的港湾。”平凉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赵锋表示,“不仅要为职工打造一个家门口的‘暖心厨房’,而且要让这里成为凝聚职工、温暖劳动者的‘城市客厅’。”
联系越紧、感情越深。平凉市总还将积极推动党工共建,联合辖区基层党组织共同做实做细“关心、关爱、关怀”工作,推动社区、企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让“工会大食堂”以及“城市客厅”成为“工会在身边”工作品牌的响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