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云端彼岸,是带着滤镜的理想晚年;

尘埃之下,却藏着老太太剪电线偷铜的荒诞现实。

囊中羞涩的窘迫,与社会的道德底线一起,被剪得粉碎。

说实话,胖胖一直不喜欢“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

因为现实,往往比这句话更复杂、更残酷。

一个人选择“剪电线偷铜”这种近乎自残的行为,背后或许不是彻底的恶,但也绝不是“无辜的可怜”。

5月14日,蓬勃新闻发布的一段监控视频引发关注:

一位老太太站在街头,手持剪刀,对准商家门口垂落的电缆线。

她先是犹豫、试探,随后果断一剪,火花四溅。

只顿了一秒,她又迅速补了一剪,将电线剪断并带走。

这不是“顺手牵羊”,而是清晰的目标判断、反复试探后的偷盗。

更不是“老了穷了”的挡箭牌,而是对公共秩序和安全底线的直接挑战。

我们该问的问题不是“她可恨”,而是“她为什么敢?”

电线有触电风险,她第一剪看到火花却仍毫不犹豫地补第二剪,显然不是无知那么简单。

那么问题来了:

是不是她觉得就算出事,商家也得担责?

是不是她觉得“我年纪大了,没人敢拿我怎样”?

是不是她心里早就有剧本:只要装得够“可怜”,社会就得包容她的“无赖”?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就不仅仅是贫困驱动的偷盗,而是一种“以弱为盾”的恶意计算。

但我们要问的,不该只盯着老太太个人,而是更深一层:

是怎样的结构,让人一步步滑向了道德的边缘作恶?

这个问题太大,胖胖不敢轻易深挖,但不能不提一句:

是哪些方面缺位,才让底线变得模糊,才让某些人以“弱者”之名行“破坏”之实。

当然,困顿,不是作恶的理由。

社会可以同情贫困,但不能纵容盗窃。否则,今天理解老太剪电线,明天是不是也要理解“孩子因营养不良偷东西”?

再下一步,是不是就要默认“失业者可以零元购”?这不是共情,而是溃堤的前兆。

老太太剪了电线,那被剪断的商家呢?修理要不要钱?顾客受影响怎么办?

她如果触电了,商家是不是还得担责?

她剪断的不是一根电线,而是整个社会对“规则”的信任。

如果社会默认“谁弱谁有理”,那我们就不是法治社会,而是情绪社会。

而情绪社会最大的恐怖在于没有标准。

今天你觉得老太太可怜,明天是不是也要对大爷碰瓷闭嘴忍让?

公平,从来不是“谁更惨谁对”,而是“谁破坏规则谁负责”。

同情不是免责,理解不是纵容;

人可以老,但不能赖;可以穷,但不能坏;可以弱,但不能以弱行恶。

老太太如果真的生活困难,胖胖真心希望社会可以给她兜底,让她老有所养、体面度日。

但这不代表她就能剪别人的电线、拿别人的财产、置自己,别人于危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