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中国成人高血压患者约有2.45亿,成人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5.8%和16.8%。
高血压是中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城乡居民心血管死亡的主要可改变因素。长期血压升高会对靶器官(如心脏和血管)造成持续性损害,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事件(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及肾功能不全等)。
高血压现有的降压药有哪些?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在积极调整生活方式的同时,更需要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以达到控制血压,降低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风险的目标。
图片来源:123RF
高血压患者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这5大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自由联合或单片复发制剂(SPC)。其中:
(1)CCB:主要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2)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抑制激肽酶的降解而发挥降压作用。ACEI还能促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活性,阻断血管紧张素(1-7)的降解,进一步起到扩张血管及抗增生的作用。
(3)ARB: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T1)而发挥降压作用。
(4)利尿剂:主要通过利钠排尿、降低容量负荷而发挥降压作用。包括噻嗪型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和噻嗪样利尿剂(如吲达帕胺、氯噻酮)。
(5)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发挥降压作用。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具有降压效应的药物,比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α受体阻滞剂、直接肾素抑制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内皮素双受体拮抗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等。
虽然高血压患者可选用的降压药物众多,但因为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各异(比如有些高血压并无特异性症状,有些则有头痛、头晕、恶心以及夜尿多、无力、发作性软瘫等症状),高血压患者的服药频次并不是统一的“每天一次”,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所使用的降压药物类型、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合并症的不同和药物疗效及耐受性等)以及治疗目标等。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医生可能考虑优先推荐使用长效降压药,每天服用一次。对于另一部分患者来说,医生可能考虑推荐服用非长效降压药(如普萘洛尔),这类患者往往需要每天服药3-4次。
图片来源:123RF
另外,由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每天都要服用降压药物,时间长了可能出现漏服或不按时服药的情况,治疗效果也会打折扣(影响长期依从性),还有少量患者可能存在不耐受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作用效果更持久、安全性好、让患者依从性更高的降压药物,比如基于RNA干扰(RNAi)技术开发的用于治疗高血压的新型寡核苷酸(也叫小核酸)药物——zilebesiran、LDR2402注射液等。RNAi是一种天然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基因沉默机制,它在生物学和药物研发领域是当前很具潜力和进展非常快的前沿技术之一。这一开创性的方法有望彻底改变遗传病及其他多种疾病的治疗模式,为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选择。
这一新型降压药打一针就能管半年,可持续降压
2024年,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一项2期试验(KARDIA-1)分析显示,在不治疗期间血压为正常高值到轻度的高血压(暂停降压药治疗后日间平均动态收缩压为135 mmHg~160 mmHg)成人患者中,每季度或每半年zilebesiran给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降压治疗方法。
该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每3个月一次)相比,每6个月一次皮下注射zilebesiran 150 mg、300 mg或600 mg,或每3个月一次皮下注射zilebesiran 300 mg,可显著降低3个月和6个月时的24小时平均动态收缩压。第3个月时,与研究刚开始时相比,24小时平均动态收缩压在各个剂量组的变化分别为:
皮下注射zilebesiran 150 mg每6个月一次:-7.3 mmHg;
皮下注射zilebesiran 300 mg每3个月或每6个月一次:-10.0 mmHg;
皮下注射zilebesiran 600 mg每6个月一次:-8.9 mmHg;
安慰剂组:6.8 mmHg。
研究团队后续又进行了一项名为“KARDIA-2”的全球多中心2期临床试验,招募了672名标准治疗控制不佳、不治疗期间血压为轻度至中度的高血压(未治疗时诊室血压≥155-180 mmHg或使用1-2种降压药时诊室血压为145-180 mmHg)成人患者,以探索zilebesiran作为高血压辅助疗法的效果。入组患者首先被随机分配到三个不同的队列中接受标准降压治疗,分别为吲达帕胺(利尿剂)、氨氯地平(钙通道阻滞剂)和奥美沙坦(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持续至少4周。之后符合条件的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在130~160 mmHg;用药依从性≥80%)被随机分配接受zilebesiran或安慰剂治疗,外加标准抗压药物治疗六个月。
结果显示,接受治疗第3个月时,与安慰剂相比,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zilebesiran的患者血压下降更明显。具体而言:
吲达帕胺组:24小时平均动态收缩压额外降低12.1 mmHg;诊室收缩压额外降低18.5 mmHg;
氨氯地平组:24小时平均动态收缩压额外降低9.7 mmHg;诊室收缩压额外降低10.2 mmHg;
奥美沙坦组:24小时平均动态收缩压额外降低4.0 mmHg;诊室收缩压额外降低7.0 mmHg。
该研究的一个关键性次要终点是,在接受治疗6个月后,无需使用其它补救疗法的情况下,患者收缩压能够获得缓解的比例。研究结果显示,接受zilebesiran治疗的患者中,有更高比例的人在6个月时无需使用其他补救疗法,就可以保持收缩压的持续降低。
总之,上述研究表明,对于不治疗期间血压为正常高值到轻度高血压的成人患者,相比于安慰剂,每季度或每半年注射一剂zilebesiran动态收缩压降幅在7.3 mmHg-10.0 mmHg。对于高血压控制不佳(标准治疗控制不佳、不治疗期间血压为轻度至中度)的患者,相比于安慰剂,zilebesiran与三类标准降压疗法(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可使24小时平均动态收缩压和诊室收缩压显著降低。整体而言,zilebesiran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好,结果支持将zilebesiran单药治疗不治疗期间血压为正常高值到轻度高血压的患者,或与标准降压药联用治疗标准治疗控制不佳、不治疗期间血压为轻度至中度高血压的患者,以达到额外的降压效果。
上述高血压分级参照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研究结论都是基于2期临床试验的结果,且入组患者是经过严格筛选的,而且人数相对较少,所以还未能证明这一新型疗法可以推广到所有高血压患者。请各位患者理性看待科学试验结果,在实际的治疗中仍然要听从医生的指导用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以目前广泛应用、经过多年实践的标准治疗方案为准来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图片来源:123RF
此外,虽然KARDIA-1中的不治疗期间血压为正常高值到轻度高血压的患者只靠一剂zilebesiran就可维持长达半年的降压效果,确实做到了“只需半年打一针、不用天天吃药”;但“KARDIA-2”这项研究中的标准治疗控制不佳、不治疗期间血压为轻度至中度的高血压患者并没有停用标准降压药物,而是在此基础上加用zilebesiran,所以,后面这项研究中的患者仍然需要每天服用降压药物,还没有真正做到“只需半年打一针、不用天天吃药”。
Zilebesiran是一款靶向血管紧张素原(AGT)的在研RNAi治疗药物,通过皮下注射给药。它的作用很精准——就像一把“分子钥匙”,专门锁定肝脏里生产AGT的“开关”,从而减少AGT,达到长效降压的效果。
你可以这样理解:我们身体里有一条“血压调节生产线”,而血管紧张素原就是这条生产线的“第一道原料”。Zilebesiran的作用就是长期减少这个原料的供应,让整条流水线减产,最终使得引起血压升高的物质(血管紧张素)变少,从而产生明确的持久抗压作用。
展望未来,随着科学家对高血压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更多创新药物的研发,高血压只需低频次用药即可长期稳定控制甚至“治愈”有望成为现实。这将为众多高血压患者带来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显著提升。
另外,你可能还想看:
如何控制血压?
除了吃药,哪些食物可以调节血压?
吃降压药会耐药吗?
在消息对话框回复: 血压
获取更多相关科普知识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
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 52(9):
985-1032.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2024,32(07):603-699.
[3] 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共识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提高高血管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和改善血压控制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 32(3): 205-213.
[4] Alnylam Presents Positive Results from the KARDIA-2 Phase 2 Study of Zilebesiran Added to Standard of Care Antihypertensives in Patients with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Hypertension. Retrieved May 15, 2025, from https://investors.alnylam.com/press-release?id=28111
[5] Alnylam Webcast from ACC to Discuss KARDIA-2 Phase 2 Results Presentation. Retrieved May 15, 2025, from https://alnylampharmaceuticalsinc.gcs-web.com/static-files/97ac7085-2596-4b7a-a6af-50b89421145b
[6] Bakris GL, et al., (2024). RNA Interference With Zilebesiran for Mild to Moderate Hypertension: The KARDIA-1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doi: 10.1001/jama.2024.0728.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健康榨知机」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 关注我们,掌握新鲜有料的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