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中华文化中,永远都不要低估那些有着生命力的文字的魅力,它们可能篇幅不大,但却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比如诗词,虽然它们可能只有寥寥数句,但却一字千钧,句句散发着惊人的力量,字字敲击着人类的灵魂。
这些曾经在诗人内心流淌的诗词,它们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砌,而是心灵的碰撞与启迪。
本文就为大家精选了4首这样的诗词,他们境界极高,悟透了人生,千百年来治愈了无数人。细细品味,或许我们从中悟透人生的真谛。
01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宋·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公元1146年,曾经残害过岳飞的秦桧一伙又蓄谋构陷具有“南宋四大名臣”之一的李光以及与之有关联的主战派重臣,朱敦儒因“与李光交通”,亦受牵连罢黜。
公元1155年,秦桧用朱敦儒之子为要挟,又以鸿胪少卿的官位进行威逼利诱,迫使已有七十五岁的朱敦儒做秦桧子孙的老师,这成了朱敦儒一生最大的污点。
然而一个月不到,秦桧便猝然死去,朱敦儒再次被辞官。不过,朱敦儒虽然辞官,但此事却让朱敦儒在当时及后世备受诟病。
在被赋闲的这段时间,朱敦儒在嘉禾城南放鹤洲筑别墅,并写下了许多反映生活情趣的诗。这首《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即写于这段时间。
在这首词中,朱敦儒觉得红尘万事,皆恍若春天的梦幻一般,转瞬即逝。而人与之间的关系,亦如天上飘浮不定的秋云一样,难以捉摸。
既然如此,我们何必为这样缥缈如幻影的红尘之事而费尽心思呢?因为世间万物,本来就有其运行的规律,我们强行干预,岂能扭转?
我们与其患得患失,倒不如在有幸的人生旅途,品味人生中的美酒佳肴,看一看沿途令人惊艳的花朵。
因此,世间的每一个人,都应在这短暂的欢笑里彼此相亲。至于前路如何,我们何须洞悉?只要随遇而安,静待时光便可。
这和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图所说的“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是在于心境”如出一辙。
02
自遣
唐·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罗隐生活的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成了社会的三大祸害。在这三大祸害的影响下,国家危在旦夕,社会腐败不堪,天下民不聊生。
在这样的社会下,科举制度成了士族子弟升官发财的便捷通道,这直接堵死了天下士子想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罗隐想要进入仕途,简直比登天还难,所以尽管罗隐考了十次科举,却没有一次能上榜。罗隐遂将满腔热忱化为怒火,喷向腐朽的晚唐制度。
这首《自遣》便是这样的著名诗作之一。在此诗当中,他深刻地揭露了现实的丑恶,批判了朝政的腐朽,抒发了内心的抑郁。
他说:人生不过百年,所以该高歌的时候就应纵情高歌;该一言不发的时候,沉默又有何妨?何须为有歌无歌而耿耿于怀?
人生本就充满了悲欢离合,你若深陷其中,忧愁便如影随形;你若淡然处之,便可逍遥自在。
生活由无数个今日组成,所以我们应珍惜当下,正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至于明日的忧虑,待到明日再去考虑!
因为今日纵有万般筹谋,明日都可能事与愿相违,所以我们芸芸众生,都无需为未知的明天而自寻烦恼。
03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被贬黄州后,在一次野外遇雨时所悟而写下的千古名作。
它表达了苏轼在面对人生的风雨时,他不但不选择遁世沉沦,反而以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泰然处之。
突遇大雨,有雨具的人早已逃得无影无踪,没雨具的人被淋得狼狈不堪。只有苏轼穿着草鞋,拄着竹杖,任凭风狂雨横,在雨中闲庭漫步。
竹杖芒鞋虽简陋不堪,但在苏轼看来,却远胜别人驰骋的车马。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尽显其豁达的人生态度。
有了这种坚如磐石的心性,苏轼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幻,他都能从容淡定,笑对红尘,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苏轼的这首词,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抒发,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它让我们思考:
在面对人生的风雨时,我们是否也能像苏轼一样,保持一颗宁静与淡然的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我们是否可以在风雨中吟啸徐行,在晴天里微笑前行,用一颗淡然而坚韧的心,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04
心安吟
宋·邵雍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
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谁谓一身小,其安若泰山。
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
邵雍是北宋时期的理学大家,他主张“非唯知乐又能乐时与万物之自得也”(《伊川击壤集》)。
即人们只有“自乐”,才能够真正地获得外界的愉悦;只有内心的充实,方能感知外界的万物。而这样的信念,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坚持:
“六十有七岁,生为世上人。四方中正地,万物备全身。天外更无乐,胸中别有春。”(《自贻吟》)
而在本文的《心安吟》一诗中,他依然坚持他一贯秉持的“心安天地宽”这样的看法:
当一个人的心灵得到宁静时,身躯亦随之安稳;身躯安稳之时,居所便显宽敞惬意。心灵与身躯皆获安宁,世间烦恼又怎能侵扰?
所以,我们岂能因为人的身躯的微小,而说人类的渺小呢?我们内心的力量,足以超越身体本身,超越环境的限制,触及无边的广阔世界。
一个人只要心安,便可以安若泰山。岂能因为自己所居之室的狭小,便称其小?心怀广阔,居室亦如天地般无垠。
由此可见,心安乃一切愉悦的源泉。唯有心灵平和安定,身躯方能康健,居所方能温馨,所见之物皆显美好。实则,心境主宰万物,心境向阳,万物皆自然美好。
对于这4首诗,您又有什么样的精彩看法呢?请在评论区写下您与众不同的留言!
*图片皆来源于网络,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