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中国和美国在日内瓦达成协议,约定共同减免关税和取消反制措施,并暂停一部分关税。

在这次谈判之前,特朗普已经点明要让中国拿稀土当“交换条件”,中国并没有解禁稀土,为什么美国仍然取消了大部分关税?

中方向4家稀土磁体制造商发放了许可证,但为什么特朗普却“高兴不起来”?



2025年4月,为了反制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中国将七种中重稀土包括镝、铽及相关磁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

这直接引发美国军工和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危机,稀土价格飙升,美国相关产业因供应不足遭受重创。

美国媒体之前提到,催动特朗普走上谈判桌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美国稀土的失控。

到4月下旬,各大工厂的稀土储备数量已经只够60天了,所以美方试图通过谈判,来向中国求稀土暂缓燃眉之急。

在谈判的前一周,美国政府甚至通过所谓的“消息人士”向中国直接喊话,希望能用稀土来换取关税出口的协议。



美国虽有芒廷帕斯矿等本土资源,但开采后的矿石仍需运至中国进行加工,在重稀土方面更是100%依赖中国供应。

这使得中国在资源端就掌握了主动权,成为谈判桌上的坚实底气。

最终的结果就是中美达成协议,但其中没有公开的稀土方面的条款,这更让美国企业如鲠在喉。

谈判结束之后,中国方面立刻宣布多部门联合开展打击稀土走私专项行动。

建立起覆盖稀土开采、提炼、生产、出口等全领域的管理体系,确保稀土资源合理有序利用,防止战略矿产非法外流,让美国妄图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稀土的想法落空。

有美国经济人士认为,中国是在拿稀土当“更大的交易筹码”。

在诸如经贸合作、技术交流等谈判议题上获得更大的主动权,促使美国在相关问题上采取更为合作的态度,尤其是对科技产品的开放交易。



14日据外媒报道,中国已经给四家稀土制造商发放稀土出口许可,因为中方对国际稀土采取“缓和策略”符合各国的利益。

毕竟不止是美国需要稀土,全球在民用高科技领域,从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到5G基站、人形机器人等都依赖稀土。

这次开放政策,是中方负责任的表现。

至于其他国家的中转问题,中方已经要求企业证明稀土用途非军事化。

这直接堵死了美国以“民用”名义获取稀土,实则用于军事领域的漏洞。

美国军工产业对稀土依赖程度极高,中国则建立了全流程追溯系统,确保稀土流向清晰可查,防止稀土流入军事领域或被转售至美国。

有消息报道,获得出口许可的包括给德国大众汽车提供相关产品的制造商,目前的发放范围仅涵盖欧洲和越南客户。

这一轮中国发放稀土许可,而美国仍然拿不到想要的,这也彰显了美国“以稀土换关税”的霸权逻辑遭到中国坚决抵制。

中国在稀土问题上的态度,是维护自身主权和利益的体现,不会因美国的施压而妥协。



当前情况来看,特朗普至少还有三个问题没有解决,让他们不可能获得中方的稀土出口机会。

其一就是美国把关税制裁行动当筹码,没有和中国站在平等的角度上。

最基础的逻辑就是过去几年美国仍然在贸易、科技等领域对中国进行无端打压和制裁。

中国在稀土问题上的态度,也是对美国一系列不合理行径的战略制衡。美国单方面对中国加征关税,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让步,中国则以稀土出口管制等措施进行精准反制。

其二是美国业内人士认为,特朗普没有给到中国想要的东西,即管制对华出口芯片。

稀土和芯片实际上有相关大的关系。

但在芯片领域,美国通过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限制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高端芯片技术和产品,试图阻碍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还将众多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与美国企业的正常经贸往来。

所以有很多观点认为若美国希望就稀土出口与中国谈判,必须率先解除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和不合理贸易限制,但特朗普“假装听不懂”。



其三就是中国必须警惕美国企业拿到稀土,继而反过来危害中国的安全。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频繁挑衅,不断提升美台官方往来层级,向台湾地区出售先进武器,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

过去中国制裁了好几家美国军工企业,因为他们单方面向台湾出口大量的武器,如果让他们拿到稀土,势必又会加大对台军售。

美国媒体也形容:

既然特朗普担心中国拿到美国半导体技术和成品,反过来“危害美国安全”,那么中国为什么就不能担忧美国拿到稀土之后,制造武器装备援台危害中国的安全?

这就是典型的霸权逻辑。

商务部在14日明确强调:美国企业如果需要与中国企业进行交易,需要提交申请,符合条件并批准后,方可进行贸易。

与此同时,中国相关部门联合多个省份开始加强管制和防止稀土被“偷运”出境,说明中方也已经做足了准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