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庆早非一线明星,为何她被举报偷税还是引发众人关注,登上各大热搜榜?
一是作为著名演员,在那个网络还不怎么发达,电视里有什么就看什么的年代,她是陪伴很多人长大的“开心果”。她出演的那些角色,比如武则天等,实在让人印象深刻。
二是她曾经也因偷税而被抓坐牢。接受法律的惩处之后,本该做个遵纪守法的模范纳税人,孰料又搞出这样一档子事来。
一句话,她被人实名举报激起了人们对她演艺事业及不堪过往的尘封记忆,想不火都难。
她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偷税呢?
我查了查当时的新闻。
北方网2002年8月3日的文章《刘晓庆税案引发中国查税风暴》提到:
刘晓庆的一位朋友坦言:“作为艺术家,更多的是追求艺术,应该抵抗金钱的诱惑。然而从小穷怕了苦怕了的刘晓庆在进入了艺术湛蓝的天空后,特别是出了名,就开始过分追求金钱、追求效益。她为此付出了代价。”
(豆包创作 关键词:明星与税款)
问题是,那个年代的过来人,又有几个不穷的呢?为什么并非人人都像她的胆子那么大?如南方日报所写的那样:刘晓庆此次事件也让我们回想起三年前她的“赖账风波”。当年的媒体和群众也对刘晓庆藐视国家法律的做法给予了同样的关注和批判,多数人希望用自己的态度与声音,规劝刘晓庆本人,也警醒世人。但短短的3年之后,人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还是发生了。是什么力量让刘晓庆从影后一步步走向犯罪嫌疑人?是谁纵容她一错再错、变本加厉?
当时,南方日报的文章给出了三个原因:
“黑手”一:过于膨胀的自信心
“黑手”二:法制缺陷留下漏洞
“黑手”三:与名气俱来的特权
23年后,当我们翻看当时的新闻,虽然这些年法治建设步步推进,但法律和特权的漏洞,到底有没有被彻底填上呢?
从某些带货主播大量偷逃税款来看,显然,制度的笼子还没有扎牢,以致于各路人等仍觉得有空子可钻。
但,这无法解释,为什么一个曾经因此犯过罪的人,再一次成为调查的对象?
难道不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