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法院以实际行动彰显司法担当,在化解金融纠纷、保障企业权益和解决健康权争议、维护群众利益等方面,都赢得了群众赞誉。锦旗,是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信任与认可。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些锦旗故事。
新城区法院
5月10日,新城区法院收到某银行赠送的锦旗与感谢信。此前,内蒙古某物流公司向该银行借款3600余万元,上海某矿业公司提供担保,借款到期后两公司均未还款。银行诉至法院,经审理,法院判决物流公司偿还本息,矿业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但两公司未履行义务,银行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中,法院发现两公司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后依据银行线索查封矿业公司对案外人的债权。因矿业公司申请破产,债权处置遇阻,案件陷入僵局。新城区法院持续跟进破产案件,执行干警赴外省法院沟通债权分配,最终作为首封法院,成功提取待分配款项,使3600余万元借款本息全部执行到位。
银行在感谢信中表示,法院化解矛盾的同时,为其防范金融风险提供有力支持。
玉泉区法院
近日,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当事人张某将一面写有 “公正为民 一身正气 公正廉洁 为民解忧”的锦旗送到玉泉区法院执行局,感谢执行干警帮其追回17万余元。
此前,张某与某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健康权纠纷一案中,玉泉区法院判决该公司支付张某医疗费等22万余元。判决生效后,公司仅履行部分款项,剩余17万余元拒不支付,张某多次索要无果后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干警利用网络查控系统迅速锁定被执行人银行存款,当即冻结其银行及网络资金账户,并与被执行人联系,严肃告知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经执行干警耐心释法,从体谅申请人困境角度劝解,最终被执行人当场履行全部案款,让张某的胜诉权益转化为“真金白银”,也避免了自身失信风险。
赛罕区法院
近日,赛罕区法院金融法庭庭长迟晓霞收到一封手写的感谢信和一面锦旗,当事人真挚话语中满是对法官的认可与感激。
这源于一起复杂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某金融机构起诉范某,要求其偿还本息、罚息共28万余元,但范某坚称对借款毫不知情,是案外犯罪嫌疑人冒用身份贷款诈骗,且已报案。审理时,承办法官细致审查证据,发现公安机关采集的手机电子数据与范某陈述相符,案件已刑事立案。鉴于合同效力争议,法院遵循“先刑后民”原则,依法驳回起诉,切实保护当事人权益。
这些锦旗是群众对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肯定,它激励干警践行 “如我在诉”理念。下一步,全市法院将进一步聚焦“六个工程”“六个行动”工作要求,不断提升司法为民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责任 编辑:李静
▌校对:段丽娜
▌审核:郝新新
▌ 稿件来源:新城区法院、玉泉区法院、赛罕区法院
动动小手“一键三连”
就等你点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