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玩具算的上是“国民玩具”,大街小巷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上到老,下到小,几乎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见过、玩过。

但是近期央视曝光,玩这种玩具风险极大,甚至可能“把小命搭里面”!不仅是玩,连运输这种玩具都会被警察叔叔请去“喝茶”,这种玩具究竟是什么?



司机运输玩具被行政拘留

5月1日,大部分人都沉浸在放长假的喜悦中。长假对很多“打工人”而言是放松的好时候,对许多玩具商家而言是不可多得的挣钱时机。

假期的到来使得人们对某种玩具需求增加,所以1号当天,樊司机运输着一货车这种玩具通往目的地。



樊司机在运输途中遇到了民警的例行检查,但是当民警打开车厢,看到樊司机运输的玩具后,竟说樊司机非法运输危险物质,要对其进行行政拘留。

樊司机不就是运输了一车玩具吗,怎么还变成了危险物质,甚至还会被行政拘留?



原来樊司机运输的一车玩具是各种造型的气球。这车气球共77个,有最近火的“哪吒”“敖丙”,也有很多孩子喜欢的“超级飞侠”“美乐蒂”等。

樊司机的车厢被塞得满满当当,感觉77个气球只是车厢的极限,不是樊司机的极限,如果车厢更大一点,气球会更多。



更“要命”的是,这些气球里面填充的都是氢气。樊司机也是“心大”,竟然敢拉一车氢气球行驶这么长时间。

要知道这些不起眼的小玩具可是国家明文规定的危险品!拉一车这种气球,万一出事故可能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这些气球为何有如此大威力?



易燃易爆炸的气球

人们在公园门口或者学校附近的路旁,总能看见很多小贩拿着一大捆气球在售卖。这些气球造型多样,人物印的栩栩如生,让人看了忍不住“掏腰包”。

许多小孩子更是见了气球就“走不动道”了,一定要缠着自己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自己买气球回家,不给买甚至会撒泼打滚。



但是当你把气球拿回家后,却很可能引发爆炸、火灾。本想用来寻开心的气球,摇身一变就成了可能引爆家庭的“炸弹”。

2014年,江苏的一个巨型气球爆炸,导致两人死亡,三人受伤。爆炸的原因是因为孩子拿回着氢气球靠近火炉。



不仅是带回家,即使是靠近,也可能会被这些气球伤害到。许多地方都有报道,在人群中突然就有一大束气球起火。

2024年12月,广东某地跨年夜,气球飘在空中瞬间燃烧爆炸,很多人称:“还好松手了,不然在人群中炸了。”



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无不指向一个事实:气球易燃易炸。无论是戳破还是高温,气球都能随时爆炸,但并不是所有气球爆炸都有这么大的威力。

这些气球之所以容易爆炸并且威力巨大,是因为它们是氢气球。氢气是一种极其容易被点燃的气体。用氢气填充的气球与其他物体摩擦、被太阳暴晒或压力过高时,都有可能瞬间爆炸。



甚至还有的人说,自己就买了个气球放在家,什么都没做,吃了个橘子的功夫,气球竟然莫名其妙的爆炸了。

这样的爆炸并不是什么“灵异事件”,实际上是橘子“搞的鬼”。因为氢气球遇见柚子、柠檬等酸性水果,也可能爆炸。



因为这些水果中,有一种叫柠檬烯的芳香烃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与制成气球的乳胶和橡胶等发生化学反应。发生反应后就会导致气球的表面变薄,随后就会发生爆炸现象。

因为氢气球“不好惹”的特点,国家对氢气球有严格的规定:禁止氢气球出现在公共场合,更不允许在公共场合充灌氢气球。



但是在很多场合人们仍需要气球,所以氦气球“因运而生”,也有很多气球内填充的是其他惰性气体。

但是因为氦气等惰性气体的成本比氢气要高,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许多商家就“铤而走险”,继续生产、售卖氢气球。



甚至还有许多商家,既想“逃过检查”又想挣钱,竟然在许多气球里混着充气,以次充好,比如充80%的氢气,另外20%充氦气。但是这种气球比纯氢气球爆炸的危害还要大。

市面上有很多气球难以辨认,也因此许多公交车、地铁让禁止拿着气球的乘客乘坐,这是对更多人生命安全的保障。



如何避免气球危害

因为氦气是一种惰性气体,没有氢气那么“不好惹”,也能让气球飘起来,所以建议大家买气球的时候尽量选氦气球。

不过因为人们对氢气球和氦气球难以区分,有时候在小贩的“花言巧语”下,就会上当,拿买氦气球的钱买了氢气球。



因此,如果平时孩子在家想玩气球,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气球,不要随意从大街上买气球,那些气球多为氢气球,质量没有保证。小贩卖完就转移地方,让你根本没有售后机会。

气球尽量买“小号”,不是买不起,而是因为小号更有“安全比”。尺寸大的气球填充的气体多,如果里面填充的是氢气,一旦爆炸威力十足,轻则住院,重则性命难保。



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了气球后,会把气球系在孩子的手腕或者身上,这其实也是一种危险的做法。气球很可能突然爆炸,而伤害的第一个人就是孩子,所以不要把气球系在孩子身上。

要避免把气球带进封闭空间,像电梯、私家车内等。有些人坐电梯觉得有失重感,晕晕的,其实气球也会,虽然不是“晕”,但是它们会压力变大,随后爆炸。封闭空间的冲击力想想都可怕!



央视对玩气球的人群做出提醒:不建议为3岁以下孩子购买气球类玩具;8岁以下孩子最好在大人监护下玩气球。这是因为低年龄段的孩子应变能力不高,真发生意外难以逃脱。

玩气球尽量选择空旷、开阔的地方,尽量避免接触热源或者尖锐物,以防发生随机性爆炸现象。还可以用打气筒打气球,虽然升不起来,但是更安全。



气球这种常见的玩具,也存在巨大的隐患。因此在购买气球的时候注意分辨,避免“引火上身”,成为行走的“爆炸源”!

对此,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这些气球被查处!重要提醒:危险,别买》2025-05-14
平安北京《威力堪比“三昧真火”!77个“小哪吒”氢气球塞满车厢!查处!》2025-05-0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