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在最后一刻作出决定,他不会与泽连斯基面对面,不能被乌克兰牵着鼻子走。

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土耳其的直接会谈已经开始,和外界预期不同的是,俄罗斯直到最后一个才公布的代表团名单中,普京的名字压根没有出现,领衔的是总统助理梅金斯基,另外还有副外长加卢津,国防部副部长福明等人。

尽管泽连斯基事前宣布,自己会在伊斯坦布尔等着普京上门来谈,可俄罗斯并不打算接招,自己在前线占据主动,自然没必要在谈判桌上被牵着走。


【普京与特朗普都不出席俄乌会谈】


至于普京为何不来,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俄乌如今连停火都难以达成一致,双方只有互疑没有互信,并不具备元首对话的氛围和基础。

在这种背景下仓促安排最高层级对话,只有象征意义而无实际意义。

俄罗斯不想走这个过场,而是希望最高层对话能够取得更多成果,而不是互相指责,输出情绪,这无疑是对外交资源的一种浪费。

按照俄罗斯的逻辑,普京压根没有应约,也就没有爽约这一说。哪怕乌克兰以后如何炒作普京“临阵退缩”,克里姆林宫也不会在意。

见到普京不在名单上,美国那边反应很快,直接宣布特朗普不会亲自赴会,转而指派了其他官员参加。


【俄罗斯直到最后一刻才公布名单】


美俄代表团目前也没有见面的打算。美国这次来,更多是跟进谈判进展,看俄乌究竟有没有重启和谈的希望。

俄罗斯的代表团规格,看似不满足外界的预期,不过这里有个细节,担任代表团团长的梅金斯基,是当年俄乌谈判的俄方首席代表。

所以俄罗斯的思路可能是,这场直接会谈,更多是看俄乌有没有可能回到开战初期的伊斯坦布尔协议框架,如果乌克兰那边给出积极反馈,再讨论更高级别的接触也不迟。

另外还有个细节耐人寻味,俄罗斯直到最后一刻才公布代表团名单,在此之前,泽连斯基一度想叫停这次直接会谈,连代表团都不想派。


【俄乌现在不具备元首会谈的氛围和基础】

别看他是主动提出与普京当面会晤的一方,实际上泽连斯基压根不觉得俄乌谈这一场有什么意义,可最后还是在西方的政治压力下“回心转意”。

美国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泽连斯基,俄乌对话是“双赢”,有利于达成停火协议,甚至是结束冲突。可如果任何一方缺席,不仅外交形象受损,也要承担相应后果。

在这个问题上,乌克兰没有自主决定的空间。

从西方到全球南方,都希望看见俄乌和谈进程可以取得进展,这不是泽连斯基个人可以意气用事的。

欧盟正在做两手准备,在他们眼中,俄罗斯的直接会谈提议,是不折不扣的缓兵之计,美国应当继续与欧盟携手,用制裁施压俄罗斯,特别是朝金融和能源两大领域下手。


【北约外长会,各方紧盯伊斯坦布尔的风吹草动】


只有压力给到位,俄罗斯才有妥协的可能。更何况仅凭乌克兰,根本就不具备在谈判桌上单独与俄罗斯讨价还价的资本,美欧需要一起“敲边鼓”,继续展现对乌克兰的支持。

只是特朗普对欧洲的态度依旧苛刻,他又忙于推动与俄罗斯重启关系,美欧同盟的地缘战略价值比起前几年缩水了很多,欧洲不见得会从美国那里得到想要的答复。

再说了,特朗普显然乐见俄乌代表团面对面,即便谈不拢,至少会面本身就是一种进展,方便特朗普为自己揽工。要是双方不欢而散,再制定对策也不迟。

俄乌代表团在谈的时候,北约外长会在土耳其南部同步召开,为后续的元首峰会做准备。只不过各方的心思都不在安全合作上,而是时刻紧盯伊斯坦布尔,也就是俄乌会谈的场地,生怕错过任何风吹草动。

随即有消息传出,美国正极力反对邀请泽连斯基出席北约峰会,此举让其他成员感到无比惊讶。

因为俄乌冲突爆发后,邀请泽连斯基参加高级别峰会,对俄罗斯示强,俨然成了西方外交心照不宣的“惯例”。


【特朗普并不反对乌克兰“永久中立”】


只是特朗普一向不喜欢被惯例限制,俄乌间的风向正在出现变化,他并不觉得这个惯例有维持下去的必要。

所以美国反对乌克兰参加北约峰会,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符合特朗普新政府处理俄乌问题的一贯姿态。

俄罗斯开出的停火和谈条件里,有一项就是让乌克兰保持“永久中立”地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加入北约。我们也知道,俄乌冲突的导火索之一,就是北约东扩到乌克兰,严重威胁到了俄罗斯的战略安全。

特朗普为了推动美俄关系正常化,也乐意动用美国在北约的影响力,对乌克兰关上大门,断了泽连斯基的念想。

更不要说,对美国而言,施压乌克兰,显然要比施压俄罗斯更容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