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贺鑫 白爱珍
清晨的阳光洒在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十一区商业街崭新的人行步道上,绿化带内草木葱郁、错落有致。
新的一天,商户邓大姐正在为迎接顾客做准备。“以前绿化带里都是被钢丝围起来的灌木,太影响顾客通行了,现在规划成了人行步道,生意比以前红火了!”她笑着指了指脚下平整的步道。
这份改变源于4月的一场“紧急联名信”。独山子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信访窗口收到一封特殊的申请书——26家商户联名反映:店铺门前人行步道规划欠妥,绿化带灌木被钢丝围住,裸露的钢丝存在安全隐患,通行不便导致客流量衰减,影响商铺经营收益。
十一区商业街作为独山子区的“网红街”,不仅是服务游客的主阵地、拉动消费的新引擎,更是展现民生幸福指数与商业活力的动态橱窗。然而络绎不绝的行人、游客将马路与商铺间的绿化带踩成了“人行道分道”。相关部门为维护绿化,补种灌木并架设钢丝围栏,却未料到因此影响了群众通行效率与便利性。
接诉后,独山子区综治中心通过“日研判”机制汇总风险,次日便组织信访局、城市管理局、自然资源局、西宁路街道及第十一社区等相关单位召开联席会议,逐项分析诉求并拟定整改清单,通过规范化转办程序,向城市管理局下发“转办单”。
城市管理局领导高度重视,组建由分管区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班子成员带队到实地勘察、与商户面对面商讨方案,最终确定“隐患治理+环境提升”整改措施。短短七天,影响游客通行的灌木丛被拆除,15条崭新的人行步道展现在眼前,绿化带里盘踞的钢丝也被连夜清除。
这场民生诉求的高效化解,正是独山子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缩影。该综治中心全面践行“五心”服务理念,用“日研判”机制跑出加速度,以“三上三下”工作法精准对接需求——向上吃透政策,向下摸清实情;向上传递民意,向下疏导情绪;向上争取资源,向下落地见效。综治中心负责人说:“商户的‘问题清单’就是我们的‘履职清单’,只有把脚步扎进泥土里,才能让治理成效有温度、见深度。”
如今,商业街依旧热闹非凡,商户的笑容里多了几分踏实。邓大姐逢人便说:“现在有诉求就找综治中心,他们可靠得很!”阳光透过枝叶洒在平整的步道上,映照出独山子区基层治理最温暖的底色: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办,把烦心事变成暖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