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激活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


构建多元共治治理格局

综治中心是集中受理和处理百姓诉求的地方,主要承担矛盾纠纷受理化解、社会治安数据汇总分析“两大职能”。2024年8月20日,中心建设完成并实现实体化运行,引入12家单位常驻,派驻工作人员32名,内部设置接待导引区、一站式综合受理区、多元调解区、速裁法庭、研判室以及中心办公区等多个功能区域,采用“专职机构+派驻机构”的工作模式,集信访接待、矛盾调解、心理咨询、法律咨询、诉讼服务、仲裁速裁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成功构建起“一窗受理,专窗直办、部门联动”的高效工作格局,真正为百姓搭建起便捷、优质、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全面构建三级综治中心组织架构,现有市级综治中心1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30个、村(社区)综治中心476个,工作人员3843人。工作人员组成涵盖入驻部门、随叫随到部门、民警辅警、人民调解员、平安志愿者、乡贤“五老”和社会组织,构建了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


切实守好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充分发挥“中枢”作用,横向协调矛盾纠纷化解责任部门,纵向辐射乡、村两级综治中心,完善从案件受理、分析、流转、处置、督办、反馈到评价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2024年10月,朝阳坡镇山咀子村村民反映,施工单位在建设修筑水泥排水沟过程中给农田造成损失,市综治中心第一时间联系属地、有关部门及施工单位,充分听取意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促使矛盾双方达成共识,经协商村民得到赔付,保证了村民的合法权益。

许多复杂的纠纷长期未得到妥善解决,存在小事拖大、大事难化的风险。综治中心不断压实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综治中心“第一哨”责任,每个网格建立党组织、设立网格员,公布矛盾纠纷调处热线和网格调解员工作联系电话。网格调解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优势,做到社会矛盾纠纷及时预警、迅速介入,做到“即时受理,即时调处”,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居、难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切实守好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截至目前,两级综治中心累计受理上报矛盾纠纷2668件,已办结2587件,办结率96.96%。市综治中心成立以来累计接待来访群众769人(次),办结各类矛盾纠纷206件(次)。


整合资源形成大综治格局

针对矛盾纠纷化解和群众诉求反映涉及多部门问题,健全完善协调联动机制,统合公、检、法、司及行业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力量,根据工作需要和矛盾类型,落实随叫随到、协同办公等机制措施,推动社会治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形成大综治工作格局。

吸纳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常驻市综治中心,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组建由11家律师事务所40余名律师组成的“法律名师库”,每个工作日在法律咨询窗口轮流值班坐岗,免费为来访群众提供面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解答涉及婚姻、继承、土地、房屋、劳动纠纷等各类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127人(次)。公共法律援助中心依托综治中心解答法律援助相关咨询7次,开展法律援助5件 。

综治中心与人民法院建立案件双向流转机制,打造专业速裁审判庭,设置法律服务室,进一步丰富“诉前调解”的方法和手段,有效降低法院的成诉率和衍生案件。自综治中心运行至今年4月中旬,市法院诉讼案件收案数6117件,比去年(6464件)同期下降5.37%;民事诉讼案件收案数5167件,比去年(5740件)同期下降9.98%。

加强与“心欣然”心理咨询团队等社会组织的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将心理服务融入调解全过程,增强调解工作的人文关怀,提高调解成功率。在综治中心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专区,由6名资深心理咨询师轮驻,为矛盾纠纷当事人提供心理测评、疏导、干预等服务。目前,已累计服务群众12次,深入社区、校园开展心理赋能培训7轮次。

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动规范化建设,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来源:公主岭市委宣传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