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广东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会长党小红

在中国婚姻家庭咨询领域,广东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一直以其专业性与权威性,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行业新标杆。协会会长党小红深耕行业20余年,以深厚的专业积淀与上万例实战经验,为大湾区家庭精准化解婚姻家庭关系困局,重塑和谐与幸福。

近日,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党会长,与其展开深度对话,解码她在婚恋教育、婚姻家庭辅导领域的创新实践,以及对行业未来的前瞻性思考。



一、专业引领,实践铸就成效

广东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深耕婚姻家庭咨询领域,以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驱动行业发展。党会长深耕婚姻调解一线20余年,带领团队研发“1小时快速婚调法”,融合万例实战经验,以“20分钟快速问诊+10分钟精准评估+30分钟有效辅导”标准化流程,构建“精、准、快”婚调服务体系。

时效“精”:20分钟极速问诊,抓取矛盾核心并疏导情绪;

专业“准”:10分钟深度评估,量化婚姻质量定位问题类型;

效果“快”:30分钟靶向辅导,快速阻断危机促理性“刹车”。

从人性认知与情感规律切入,不仅快速化解当下危机,又赋能长期幸福经营能力。经20余年实践验证,累计服务数十万次,达到“可复制化的婚调技术”。党会长强掉,协会咨询师均具有较高的职业伦理与实战经验,以海量案例筑牢专业根基,服务备受信赖,成为婚姻家庭危机干预领域可靠力量。



二、服务社会,传递专业力量

党会长同时持续赋能社会,常常受邀为湾区各政府开展婚恋讲座与基层婚调员培训,将实战经验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方法论,受训超万人次,曾获“行业特殊贡献者”赞誉。

“培养一名合格婚调员,每年能守护成百上千个家庭。”她认为行业价值不止于个案服务,更在于构建“社会和谐工程”。协会年均举办20+场培训活动,让“经营幸福”成为可学习的社会技能,协会累计服务数十万人次。

从个案服务到幸福生态构建,从技术输出到普惠推广,她以“播种者”姿态让专业力量扎根基层,为湾区家庭幸福注入可持续动能



三、行业担当,推动湾区幸福

2025年5月10日《婚姻登记条例》新规实施,大湾区又掀起“幸福婚姻守护革命”。党会长解读认为,民政部《婚姻登记条例》将婚姻家庭辅导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具有多重意义:一是前置预防婚姻危机,从“事后救火”转向“事前预防”,阺低家庭危机发生概率;二是提升家庭幸福质量,通过主动培育婚姻经营能力,增强家庭稳定性,助力提升婚姻幸福水平。三是深化公共服务内涵,将家庭幸福纳入社会治理范畴,为“幸福中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婚姻登记条例》新规是继2021年1月民法典增加“离婚登记之日”申请环节后的又一重要举措,提供了理性审视婚姻的缓冲空间,提升“和谐家庭”稳定性。

早在2010年11月,党小红女士就率国内首批“婚姻+心理+法律”三师合一团队,以深圳为中心辐射惠州、广州等,构建“预防-检测-干预-重建”全周期“幸福方程式”,覆盖“婚前+婚中+离后”服务,探索总结“湾区经验”



深圳:14年深耕构筑家庭幸福,作为大湾区婚姻守护先行地,深圳以“幸福深圳·爱在家庭”为核心理念,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宝安区创新“教辅融合”模式,在5A级婚姻登记处嵌入“婚前学堂”,将婚恋教育前置,针对准新人通过“婚前12问”学习夯实家庭认知根基;罗湖区推出“辅导义诊”与“家庭关系修复包”,成功化解超1万+例家庭矛盾,守护家庭和谐。龙岗区宣导“学婚姻”氛围,线上线下年均开展20+场新婚社区宣讲课,超5千+人次受益。

深圳有求必调劝导率达86%,14年累计挽回1.5万对家庭。服务成效早于2012年获民政部全网通报“深圳经验”。

惠州:10年深耕打造“三维立体守护体系”,让婚姻辅导成为城市的温度,作为大湾区婚调创新样本,惠州以“为爱导航·为家护航”为核心,构建婚前预防、婚中智调、离后疏导三维服务体系,探索出“惠州经验”。

婚前教育前置化:首创“新婚加油站计划”,设“新婚成长驿站”,常态化普惠新人学习,从源头降低婚姻风险;婚中调解智能化:开发“幸福婚姻手册”线上平台,整合咨询、矛盾预警、课程推送功能,有求必调婚调成功率达72%;离婚疏导人性化:惠城区、惠东县试行“3次离婚干预服务”,从离婚登记之日起,分阶段开展婚姻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第一次在申请时,了解离婚原因并提供建议;冷静期内第二次干预,助力双方理性思考;登记前再进行最后一次沟通,化解矛盾。这一举措,为冲动离婚按下“暂停键”,让婚姻干预更具人性化 。

2016年“惠州模式”被广东省民政厅作为全省推广案例。

2020年5月,惠州惠城区等人民法院推行“1小时快速婚调法”,打造“家庭有爱•法律有情”家事纠纷调解模式,贯穿“庭前心理疏导+庭中协助调解+庭后持续跟踪+诉后回访赋能”全流程司法调审服务模式。通过专业婚调师“情感疏导+法律指引”双轨机制,年均化解近600件家事纠纷,65%调解结案率以司法温度筑牢家庭和谐根基,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情感+法律”协同共治新范本。

广州南沙:7年构建婚姻守护“幸福婚姻”,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南沙以“幸福南沙·爱在家庭”为核心理念,探索了“预防-检测-干预-重建”婚辅模式。南沙三级联动服务体系:覆盖区、街(镇)、村(居),实现“30分钟婚姻服务圈”;线上《南沙婚姻导》平台整合课程及案例库,学习超1.5万人次;设立“婚姻110情感热线”(400-699-2099)24小时响应,接听咨询辅导超1823人次,及时疏导危情家庭。

线下课程体系:婚前《好婚姻》课堂聚焦婚恋观、生育观,82%新人通过学习提升婚姻经营的能力;婚中《好父母》课堂涵盖婚姻经营管理、育儿协作及矛盾化解;离后《幸福重建》课堂专为离婚群体设计,助力减少心灵创伤与幸福重建。南沙区自2019年5月至2025年4月30日共服务40361对夫妻,成功劝阻10287对离婚(劝导成功率67.8%)。

南沙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婚姻成长+婚姻评估+婚姻辅导+幸福重建)“四维服务体系”。 2021年被央视《民法典进行时》专题报道“南沙经验”。在南沙,婚姻不是‘开盲盒’,而是可学习、可经营的‘成长型关系’。”这里的每一次辅导,都是为大湾区的幸福指数加码。



四、“温情守护”共筑“幸福家庭”

“结婚12年,我们在宝安区婚姻辅导室里第一次认真聊‘爱是什么’‘婚姻是什么’”。深圳白领陈女士的感慨,折射出万千家庭的情感困境。“离婚率高的背后,是‘婚姻情感文盲’的普遍存在。很多人从未学过如何经营婚姻与亲密关系。”

协会不鼓励‘凑合婚姻’,但希望每个家庭在抉择前,都能获得专业的‘婚姻情感诊断书’。”一对70岁老夫妻牵着手出罗湖婚姻辅导室,说“谢谢这份温情的陪伴,化解了我一辈子的心结”,诠释着婚辅工作的温度与意义。

党会长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幅特殊的礼物——一对复婚夫妻送来的剪纸,画面中两只鸳鸯在“湾区幸福之音”的波纹中相向而游。这或许是对这场“婚姻守护工程”最生动的注解:在时代浪潮中,每个家庭都需要一座专业的灯塔,而湾区正在为千万个“爱之舟”,点亮穿越迷雾的光。

一个人不会经营婚姻、不会爱,即使离婚再结婚,还是会面临情感困惑,这就如同一个人不会游泳而频繁地换泳池,没有意义。



五、22年专研“婚姻家庭咨询”解决

党小红会长从咨询师成长为行业领军人。她发现,婚姻出现问题时,多数人缺乏积极正向的经营与化解能力,常陷入争吵、冷战,离婚三步曲。但实践证明,90%绝大多数的离婚是“错误的选择”,81%的婚姻危机可通过专业团队,实现精准止损、扭转与挽回。

“婚姻不是单选题,而是需要学习的必修课。”——她用22年实践证明,当专业服务成为婚姻“缓冲带”,她主导开发的“婚恋6课”“新婚6课”“婚姻6课”已成为全省新人“婚姻必修课”,其中“婚姻质量评估”“婚姻能力评

估”“婚姻关系评估”等模块直击现代婚姻痛点。



六、从“专业服务”到“幸福生态共建”

粤港澳大湾区中,婚姻家庭辅导成为跨境融合新纽带。广东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创办了“湾区婚姻咨询师联盟”,吸纳港澳300余名专业人士,统一执业标准、互认案例督导机制。

协会以“1小时快速婚调法”为湾区为湾区“本土药方”,针对婚姻情感问题提供“精准快”解决方案,其标准化流程与实战经验为中国婚调技术输出可复制的高效范本。协会创办《湾区家庭幸福手册》,“每周1小时•家庭心对话”,让守护爱成为生活方式。让湾区每个家庭都有“幸福热线”

采访尾声,党小红会长对婚姻家庭辅导行业前景满怀信心。她表示,随着社会发展与观念革新,行业需求将持续增长。协会将坚守“专业、诚实、责任、爱心”宗旨,提升服务与专业水平,守护家庭幸福。

作为广东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领军者,肩负着引领行业发展的重任,党小红会长带领团队用“专业+温度的双轨服务,曾为10万+家庭点亮破局之光。“以专业赋能家庭,以公益传递温暖。”她话语间尽显行业洞察与“创业心做公益、专业力促普惠”的情怀。作为领军人,她正带领协会以温度筑牢家庭和谐根基,以高度推动行业向“主动培育幸福”迈进,为社会传递更多爱与希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