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1月份,北京顺利召开了第三届中国“航空航天医学高峰论坛”。此次论坛上歼-35战机的设计总师孙聪也有出席,并探讨了未来的战机发展趋势。
在发言中,孙聪总师一语道破天机,称未来研发、生产战机,就和造手机一样方便。而这一发言,或许也意味着,我们的两款六代机将会“大有不同”。
歼-35设计总师孙聪
战机模块化
孙聪总师的这番话其实说明了未来军事航空产业的一个发展趋势,那就是战机的发展会模块化。
所谓“模块化”,就是像拼积木一样用子系统去组合成一个系统性工程产物。
像孙聪总师提到的“像造手机一样造飞机”,现在的手机生产早就进入了模块化生产模式。
手机生产线
一个手机主要由摄像头、主板、电池、屏幕等零部件组成。手机品牌通过从不同的零部件生产商那里购买自己需要的零部件,从而组装出自己希望生产的手机。
比如说手机屏幕是三星最知名,手机摄像头是蔡司等品牌领衔,手机电池则有诺基亚、联想等品牌。
当前全球的智能手机不管是什么品牌,在结构上几乎都一模一样,在样式上也几乎一致。
现代智能手机的结构大同小异
这也意味着一款手机其各种零部件是可以随意更换的,一个手机品牌商如果不想用洛基亚的电池,就可以将其电池换成联想的。不想用联想的,也可以换成中兴或者HTC的。
可以看出,当前各手机品牌生产商生产手机有点像“拼积木”,这就是模块化生产。
未来我国的战机或许也将进入这种模式,先造好一个战机大框架,然后可以像手机更换各种零部件一样,更换战机的雷达、发动机、计算机等设备。
战机结构
战机模块化的优势
这种模式的好处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可以大幅度加快战机的发展速度,其二是战机后续升级会非常方便。
在第一点上,以前各国研发战机的速度都比较慢,长则20多年,快也要10多年。甚至更有印度研发光辉用了差不多40年的案例。
光辉战机
各国研发战机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以前的战机发展模式为军队先提需求,有了需求后各军工企业再根据需求研发战机。
这每一个战机的子系统的研发都需要时间,甚至像发动机这种比较复杂的子系统,在研发时间上往往要比战机整体的研发时间还要漫长。
战斗机发动机特写
我国歼-20就是典型的发动机研发时间比战机还要长。在歼-20已经服役之后,我国还一度面临国产发动机性能不足的情况。
早期歼-20用的还是俄罗斯生产的AL-31型航发,后来才换成了涡扇-10系列,直到2024年前后,当初计划和歼-20配套的涡扇-15才开始量产,歼-20才用上合适的发动机。
歼-20升级过发动机
像歼-20这种情况,在战机研发领域经常出现,各种子系统都需要时间研发,那么战机整体的研发自然需要漫长的时间。
但如果战机能像手机一样“模块化生产”,在新一代战机立项之前就准备好零部件,那么新战机的研发速度就会非常快。
战斗机生产线
这时候与其说是研发新战机,不如说是给战机寻找合适的零部件。这样一来新战机长则5~6年,短则1~3年,就能完成研发。
至于战机的后续升级,既然模块化生产的战机就像“拼积木”,那么等有更先进的零部件服役时,就能把这种更先进的零部件换上去。
战机模块化可以大幅度加快研发速度
像我国的歼-20战机,先后历经AL-31型航发、涡扇-10系列航发,以及涡扇-15系列航发,就是通过了更换子系统完成了升级。
未来我国还可能服役变循环航发以及震爆发动机,歼-20还可能采用这些更先进的发动机。
相比较之下,美国F-22战机当年在研发的时候就没考虑过“模块化生产”的问题,就导致这款战机服役几十年了就没升级过硬件,从发动机到雷达再到机载计算机、管线系统等等,都没换过。
F-22战斗机
所以后续我国歼-20还能不断升级提升战斗机,F-22战机的战斗力基本就止步于此了。
可见一旦军事航空产业形成“模块化”,那么它的发展速度将会相当迅猛,很容易将没有形成“模块化”的国家甩到后面去。
中国六代机的模块化
我国歼-20在研发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了一些“模块化”的特征,那说明我国的两款六代机上可能会有更明显的模块化特征。
换言之,这两款战机可能再一次出人意料。
“歼50”战机
像我们上边提到的战机发动机的问题,当前中国最先进的军用航发就是涡扇-15型发动机。“歼-36”、“歼-50”这两款六代机,当前或许也只能用涡扇-15航发。
但涡扇-15作为为五代机配套的航发,用在六代机身上不一定能满足六代机的需求。所以未来中国需要研发能配套六代机的变循环航发或者是震爆发动机。
这两款六代机既然能进行模块化生产,那么更新一代的航发落地后,两款六代机马上就能用,实现快速升级。
歼-36可以快速升级
此外在战机的雷达、机载计算机等各方面子系统在完成升级后,也可以快速更换到六代机身上。
除开更换子系统,战机的定位可能都能靠着这种“模块化”进行改变。
比如说歼-36的内置弹舱换一下,其就可以从一款战斗机变成“隐身轰炸机”,可以挂载数吨的航弹或者少量空对地导弹,执行对地打击任务。
再比如等未来技术赶上来了,歼-36的驾驶舱换一下,说不定就能实现“无人驾驶”,让歼-36变成“无人战斗机”。
歼-36服役概念图
总之只要实现了战机的模块化生产,任何一款战机的升级潜力都是无限的。
信息来源: 【1】环球网·《美媒:歼20战机换装国产发动机 推力可超14吨》 【2】看看新闻Knews·《美F-22进行两项重大升级 “亡羊补牢”还来得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