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报道,当地时间周一晚间,印度总理莫迪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他表示,印度只是“暂停”了对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并将“以自己的方式”报复任何袭击。莫迪表示,他正在监视巴基斯坦的每一步行动。他还暗示了上周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所笼罩的核威胁,并补充说,在未来与巴基斯坦的任何冲突中,他们都不会容忍“核讹诈”。



印度士兵(资料图)

当地时间5月10日,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证实,印巴已同意停火。唐勇胜表示,巴基斯坦军事行动总指挥于10日15时35分致电印度军事行动总指挥。双方达成一致,自印度标准时间17时起,双方将停止陆、海、空一切交火和军事行动。

当地时间5月10日,唐勇胜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印巴两国军事行动总指挥将于12日再次进行对话。当天稍早时,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表示,巴基斯坦和印度已同意立即停火。

应该说,莫迪这个表态并不出人意料。这几天印巴网友也在社交媒体上疯狂转发这么一段言论,声称印度只同意停火12天,这段时间印度将重新集结部队、补充物资并评估打击目标。12天停火期结束后,印度空军将恢复对巴基斯坦军事基地的打击,“上述信息已得到五角大楼和美国国务院确认”。



印度空军(资料图)

停火协议生效不过短短数小时,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便传来阵阵爆炸声。随后,双方开始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这一情形无疑将此次停火协议的脆弱性暴露无遗。尽管印度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宣扬胜利,但印度高层其实心知肚明,在这场冲突里,印度不仅未占到丝毫便宜,反而承受了不小的损失。显然,印度不会轻易善罢甘休,此次选择停火,实则是其在冲突中吃了暗亏,迫于形势不得不做出的无奈之举。

“如果巴基斯坦在军事上对印度显示出优势,印度方面便想要收手。”专家对澎湃新闻说,“某种程度上印度是被迫接受停火的。印度近日对巴基斯坦有导弹、无人机、地对地导弹等三轮攻势,而巴基斯坦只发动一轮攻势就达到了明显的效果。印度被‘打疼’了。”

“因此,印度才甘心就此打住,接受不论任何一个大国的调停。对印度而言,美国的调停是让人心甘情愿接受的。巴基斯坦也乐于给美国一个面子,毕竟巴基斯坦也希望实现某种大国(中美)平衡。



巴基斯坦军队(资料图)

停火协议的脆弱性源自双方根本矛盾未解。

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与政治集团的战略野心相互裹挟,可能将暂时的军事失利视为“卧薪尝胆”的契机。历史经验表明,这个南亚国家曾多次在边境争议中采用“缓兵之计”,其海军航母战斗群始终在阿拉伯海保持战备状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