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将突破1,222万人,相比去年又增长了43万人。而且各个院校还在不断的进行扩招,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就业的压力将会更加严峻,现在觉得工作不好找,说不定到以后想找到一个工作都很难!
这真不是开玩笑的,这两年复读的考研的考博的人数在不断的增长着,而且各大院校还在扩招,据有关方面统计,未来的5年,毕业生人数将会稳步增长。
虽然现在官方公布的失业率还没有那么吓人,但是真正的失业情况,大家也是能够感受到的,身边的朋友有多少长时间找不到工作,跑滴滴送外卖的人又增加了多少?并不是大家懒,而是工作岗位真的没有那么多了。
所以在未来如果经济不向好的话,像ai人工智能将会取代很大一部分的人工,随着生产线的机械化的推进,哪怕是最简单重复的体力,劳作可能也会越来越少。
所以说真的不要再挑肥拣瘦了,在当下有工作,你就好好先干着,有时间的话再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习多样的知识,尽可能的增加副业,这或许才能熬过这凛冽的寒冬。
梧通 作品
我们一起加油!
自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人,同比增加了167万人。现在2025年毕业生人数还在不断的增长着,已经突破了1,222万人。
从人口普查的数据进行推测,在203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峰值,这也就意味着,未来10多年毕业生的人数会稳步的增长。
就业的形势可想而知,在2038年会有多么的严峻,如果还像目前的经济形势,那么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尤其是那些在普通院校毕业的孩子,很可能他们甚至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一毕业就可能面临失业的情况。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老一辈的人他们还没有退休,而现在的经济形势,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是非常有限的,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不仅社会总的就业岗位没有增长,甚至还在减少。
随着延迟退休的政策出台,过不了几年退休的年龄将延迟到65周岁,甚至还可能进一步延长,像日本那些国家一样,70岁80岁依然可能还在岗位工作。
但是这对于年轻人来说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尤其是像一些非司级单位,很多岗位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都是个香饽饽,如果延迟退休,那么这些非私企单位,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裁撤员工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只有萝卜离开了,坑才会出来。
这也就意味着延迟退休,那么将会减缓向社会释放的工作岗位,年轻人想要找工作,想要找一个好的工作将会更难。
面对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的当下,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内卷,已经不能用内卷来说了,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应当作出适当的调整,以应对未来的冲击。
其实对于当下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些时间来做充分的准备。首先自己可以对自己所在的专业领域进行细分,关注一些新兴的赛道,避免扎堆在传统红海行业。
其次利用这些时间,好好的复习一下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应聘的时候也能够更加从容的应对,除此之外,还应当掌握一定的 Python/SQL基础,不要小看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在很多时候可能这些就是你的加分项。
仅如此在当下如果还有时间的话,尽可能的多去拿一些行业证书,别以为这些仅仅是入门等级的证书,但实际上它也是一块很好的敲门砖。
现在也不要,觉得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就无所谓的态度,最好是选择提前投递简历,扩大岗位的接受范围,先就业,然后再择业,先选择一家相对较大的企业。
因为一家好的企业是你之后跳槽的一块很好的跳板,而且在大企业中能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能够为你未来的工作做好铺垫。
还有就是不要觉得自己应届毕业生这个身份没有用,实际上在很多单位招聘的时候,应届毕业生都是有放宽条件录取的。
尤其是在一些大厂里面,很多岗位他仅仅是招应届毕业生,其他的岗位一般都是来自于猎头或者是内部推荐等等,一个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想要进入这些大厂里面很难,所以说千万不要错过了应届毕业生身份的这个机会。
其次在工作的时候也要保持学习的心态和敏捷的调整能力,不要想着一上来就能赚大钱,就能够升职加薪,用心的对待每一份工作,让自己在这一份工作中学习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并且好好的沉淀下来。
当你在一个垂直领域里面有了深度的学习和实践之后,那么在未来这个领域内,你可以游刃有余。而且很多东西都是互通的,当你沉浸下来掌握了相关的专业技能和技巧后,哪怕是你想跨专业的从事相关工作上手也会比较快。
而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比较心浮气躁,一个工作可能干个一两个月就不干。了,美其名曰把老板给炒了,实际上你这样的跳槽没有任何好处,不仅没有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
可能这个工作岗位你确实没有那么喜欢,那么不妨先忍一忍,保持学习的心态,先把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做好,把自己养活,有能力之后再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
就业形势就是如此的严峻,在面对这样的大环境的时候,千万不能躺在家里休息,尤其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根本就没有能力让你躺着。
先走出去,把自己养活,无论是做什么,动起来,比躺着要好得多,我们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只有我们在不断适应大环境,在夹缝中努力生存,才可能在未来拥有一席之地,我们谈不起。
父辈的年龄越来越大,他们还需要仰赖咱们,别听网络上的那些什么心灵鸡汤,好好选择,选择大于努力什么的,你努力去干就行了,有行动比什么大话都要好!
现实已经是这样了,大环境如此惨烈,不要自己把自己给躺坏了,动起来,去做,去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