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高考落榜,婶子当着全家人的面说我是个傻子,说供我读书就是浪费钱。十年后,我从城里回来,开了全村第一家农产品电商,帮乡亲们把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如今再见到婶子,她红着脸,低下了头。



我出生在陕北一个小山村,从小就和我爹相依为命。我娘在我三岁那年因病去世,我爹一个人把我拉扯大。他是个庄稼把式,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但他总说,「闺女,咱家穷,可不能穷了你的志气」。



记得我上初中那年,村里通了电,我爹凑了两个月的钱,给我买了盏台灯。他说,「闺女,你就安心读书,爹给你撑着」。那时候,我们家连砖瓦房都没有,住的还是祖辈留下的土窑洞,可我爹却从不在我的学习上省钱。



我婶子就住在我家隔壁。她生了两个儿子,大堂哥比我大两岁,小堂哥和我同岁。在我婶子眼里,读书是男娃子的事,「女娃子读那么多书做啥,早点嫁人才实在」,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可我爹不这么想,「男女都一样,我闺女也要靠知识改变命运」。我爹这样说,我就这样坚持。从小学到高中,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全村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村里的老人常说,「这闺女有出息,瞧那认真劲儿,跟她爹一个脾气」。我婶子听了这话总是撇撇嘴,说什么「女娃子再有出息,还不是要嫁人」。

高考那年,我的发挥不太好,差了十几分没考上理想的大学。我爹看着我的成绩单,拍拍我的肩膀说,「闺女,咱复读一年」。

这话传到婶子耳朵里,她当着全家人的面数落我爹,「当年你媳妇走得早,把闺女惯得不知东南西北。这眼看都十八了,还要念书,浪费那钱干啥,赶紧给说个婆家得了」。

我婶子的话像刀子一样扎在我心上。那天晚上,我在土窑洞里哭了一夜。我爹坐在炕边抽了一晚上的烟,第二天一早,他就把地里的玉米苗间了。

「闺女,爹把玉米间稀了,种上西瓜。今年行情好,到秋天就有钱给你复读了」。我爹说这话时,脸上全是笑。那一刻,我发誓要用自己的努力,证明女娃子同样可以撑起一片天。

那年的西瓜真争气,个个又大又甜。我和爹起早贪黑地照看,生怕有个闪失。到了收获季节,地里西瓜大丰收,我爹高兴得合不拢嘴。



可天不遂人愿,就在我们准备采收的前一天晚上,突降暴雨。山上的洪水冲进了地里,大半的西瓜都被泡烂了。我爹站在地头,看着那些浸在水里的西瓜,眼睛红了。

我知道,这下复读的钱怕是着落不上了。我悄悄擦掉眼泪,对爹说,「咱不复读了,我去打工」。

爹摇摇头,回屋翻出了个旧铁盒。那是我娘留下的一对银镯子,这些年爹一直留着,说是要给我当嫁妆。他说,「闺女,咱把这个当了,你安心念书」。

我一把抢过铁盒,紧紧抱在怀里。这是娘留给我的唯一念想,我说什么也不能让爹把它当了。我对爹说,「爹,你相信我,我有主意了」。

第二天一早,我就骑着自行车,把能采的西瓜运到十里外的县城。县城里有个果品批发市场,我想在那里试试运气。

那时候,我刚满十八岁,推着沾满泥水的西瓜,站在市场门口。有人嫌弃西瓜不好看,有人怕瓜是水货,我就一个个切开给他们尝。

「看着不起眼,这瓜可甜了」,我扯着嗓子吆喝。渐渐地,尝过的人都说好,一传十,十传百,西瓜很快就卖完了。



回家路上,我心里打着算盘。这次的教训让我明白,光会种地还不够,还得懂销路。我决定不复读了,但我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闯出一条路来。

我去县城找了份销售的工作,每天和客户打交道,学习经商的门道。晚上就报了个电商培训班,学习怎么用网络做生意。

婶子知道后,又在村里说,「这闺女不好好念书,净学些歪门邪道」。可我充耳不闻,一心扑在学习上。

三年后,我学成回村,和爹商量在村口开了家农产品店。不光收村里的农产品,还教乡亲们种些特色瓜果。我把在城里学到的知识都用上了,研究市场,包装产品,开网店。

刚开始,大家都不信这个年轻丫头。我就一家家去做工作,手把手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告诉他们网络销售的好处。



我记得第一次带着村里的杏子上网卖,三天就卖光了,价钱比集市上高一倍。这下,乡亲们可信了我的本事。

慢慢地,我们村的农产品有了名气。我爹种的西瓜,再也不愁卖不出去了。我给它们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陕北蜜瓜」,包装得精致,通过网店卖到全国各地。

村里的光伏大棚,林下经济,特色种植,都是这些年新兴起来的。年轻人也不再一味往外跑,有不少人跟着我学习电商。

去年,我的网店年销售额突破了五百万。村里人都说,「还是巧英有想法,让我们老百姓真正尝到了种地的甜头」。

前些日子,我婶子来店里,说她家种的花椒想托我帮着卖。她支支吾吾地说,「巧英啊,这些年是婶子眼光短,你可不要记恨婶子」。

我笑着说,「婶子,咱是一家人,你忘了,当年要不是你那一番话,我可能还不会走上这条路呢」。

婶子红着脸,低下了头。我知道,她是真心服了这个曾经被她说成「傻子」的侄女。

如今,我在村里办起了农民夜校,教大家电商知识。每当夜幕降临,看着教室里那一张张认真的脸,我就想起当年那个在土窑洞里哭泣的自己。



前天,夜校来了个年轻姑娘,她说她大专毕业后想回村创业,可家里人都觉得她是书读坏了,一个劲儿让她去城里找工作。听着她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

我对她说:「姑娘,别人的眼光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信自己能做成什么」。她眼睛一亮,使劲点了点头。

这些年,我遇到过很多像她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带着梦想回到农村,有人种葡萄,有人养蜂,有人办农家乐。其实,乡村振兴需要的就是这样一批批不怕人笑、敢想敢干的年轻人。



望着窑洞前那片绿油油的菜园,夕阳把土地染成金黄色,我爹在地头直起腰朝我招手:「闺女,吃饭了!」

「好嘞!」我大声应着,脸上笑开了花。这片黄土地养育了我,也终将成为更多年轻人筑梦的地方。

说起来,你们老家是哪里的?也有这样追梦的年轻人吗?很想听听你们身边的故事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