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展现基层一线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环市街综合事务中心联合《在线观察》栏目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聚焦街道各部门及社区在党建引领下的生动实践,传播基层干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时代新声。本期邀请了宏达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郑建喜和辖区职工区小姐参加,探访宏达社区以“社区+N”多元共治模式为引擎,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基层治理、推动社企共建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宏达社区作为环市街产业经济发展重要阵地,1.6平方公里内集聚8个工业园、1420家企业和365家个体商户,企业员工群体庞大,治理需求多元。宏达社区以“党建引领+文明实践”为核心,创新打造“社区+队伍”“社区+企业”“社区+服务”治理体系,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文明实践凝聚人心、激发活力,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文明实践+社企共治”的融合发展之路,为构建和谐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环市街宏达社区:
文明实践赋动能 社企共建谱新篇
1.宏达社区近年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通过书记项目和文明实践活动深化社区治理,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宜居、活力、和谐的家园。请郑书记介绍在这个方面的工作思路和目标方向。
回应:在党的组织建设和社区治理方面,宏达社区近年来的工作重点和目标方向主要如下:
工作思路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书记项目”为抓手,推动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一是通过“党建+服务”“党建+治理”模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纽带,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区发展动能。建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推动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确保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二是需求导向为根本,通过“书记座谈会”“网格走访”等形式常态化收集居民需求,将文明实践活动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相结合;三是以创新机制为突破,打造“智慧党建”平台,整合社区物业、商户、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资源,形成“一公里的服务响应圈”。
“红色议事会”共商社区大小事
我们将重点围绕两个目标开展工作,一是加强党建组织建设,发展社区能人入党,优化党员年龄结构,打造“带不走的红色工作队”;二是打造社区品牌,通过社企座谈会、党员议事会等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宏达社区党总支部书记郑建喜(左)做客《在线观察》栏目现场
2.宏达社区作为企业密集型社区,在“益企行动·社企共建共治”书记项目中形成了哪些特色经验?请具体介绍党建引领下社区与企业的协同发展模式。
回应:自《江门市贯彻落实〈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工作方案》实施以来,我们紧扣辖区企业密集的特点,以持续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核心,探索“社区服务企业、企业反哺社区”的双向治理路径。宏达社区作为环市街产业经济发展重要阵地,1.6平方公里内集聚8个工业园、1420家企业和365家个体商户,企业员工群体庞大,治理需求多元。面对这一实际,我们以“书记项目”为抓手,将基层治理重心落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上。
环市街领导与宏达社区书记走访中建四局,了解企业情况
在明确“服务企业、赋能社区”的总体目标下,我们重点构建了四大工作体系:一是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由社区两委班子分片包干,通过全覆盖走访及时掌握企业运营痛点难点;二是深化“用工直通车”品牌建设,依托各类微信群为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协调解决企业用工缺口;三是培育志愿服务共同体意识,组建一支100人的企业员工志愿服务队;四是推动惠企服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党组织统筹资源、搭建平台,逐步形成了需求共商、项目共推、成果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社区走访大长江集团
宏达社区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整合辖区企业资源、搭建共建平台,促进社企深度融合。在实践中,我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精准服务回应企业需求,以机制创新激发共建活力,逐步形成“服务企业有温度,企业反哺有力度”的双向互动格局。通过党组织统筹协调、资源联动共享,实现了社企优势互补、责任共担,为社区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3.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宏达社区如何通过党建引领创新“社区+N”多元共治模式,推动社企共建与治理效能提升?
回应:宏达社区党总支部创新构建“社区+N”多元共治体系,通过党建引领实现社企资源互通、治理协同。其核心创新路径体现在:
构建“社区+队伍建设”新范式,激励企业党员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当先锋、做表率,锤炼党性品格,组建一支“社企志愿服务队”;
组建社企志愿服务队
打造"“社区+互动互联”新生态,通过与辖区内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促进支部联建共建、党员互动互联;
与农世越口腔党支部结对共建
创新“社区+民生实事”新机制,结合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定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组织开展便民服务活动
建立“社区+民主协商”新体系,每个季度开展书记座谈会,广泛收集群众诉求,通过共商共议,推动社区治理和企业发展的民主化、科学化,推进精细化治理与优质民生服务相融合,优化“微服务”,办好“微实事”,汇聚“微力量”,有效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通过书记座谈会,倾听居民心声
4、宏达社区在促进居民就业方面推出了哪些特色服务,如何通过创新模式实现企业用工与居民求职的精准对接?
回应:宏达社区创新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链接多方资源、充分整合辖区就业资源,构建“用工直通车”项目实现“微服务”“微招聘”“微培训”的“三微”精准联动,拓宽居民就业渠道。
一是“微服务”搭平台,依托网格化管理,通过书记茶话会、企业微信群等渠道动态采集并发布招聘信息,建立“企业需求清单”与“居民求职档案”,实现岗位信息“一键直达”;
书记茶话会了解企业需求
二是“微招聘”零距离,组织“用工直通车”进小区活动,以“流动招聘站”形式开展面对面沟通,通过“拉家常”方式解读岗位要求;
用工直通车进奥园冠军城小区
三是“微培训”强技能,整合辖区职业培训资源,开设免费技能培训课程,帮助居民提升就业竞争力。
用工直通车进金地名悦小区
宏达社区通过“三微”服务体系有效破除用人单位与求职者间的信息屏障,搭建起社企双向联通的“民生连心桥”。依托网格化服务平台,动态整合150余家辖区企业资源,累计发布200余个就业岗位;通过“线上微信推送+线下直通车进小区”双轨并行模式,开展20余次定向招聘信息发布、10场社区面对面招聘活动,成功促成1名就业困难群众再就业、20名待业人员稳定上岗及80余名灵活就业人员岗位对接,实现“企业用工无忧、居民就业有路”的精准对接效果。
5.宏达社区在深化社企服务方面推出了哪些文明实践特色项目?如何通过“三送活动”实现企业服务与文明实践的有机融合?
回应:宏达社区立足企业资源优势,实施“送健康”“送活动”送温暖”的“三送”服务,构建“需求导向、资源互通、服务共融”的社企联动模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引领促进企业资源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
一是送健康到企业。整合辖区医院、诊所资源,定期开展健康讲座、义诊体检、心理咨询等服务,为企业员工提供健康管理支持;
整合辖区医院、诊所资源为企业职工开展义诊服务
二是送活动进企业。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引领。结合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联合企业开展端午节包粽子大赛、中秋文化沙龙等“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组织企业员工参与社区运动会、读书会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项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社区联合企业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助力社企共治
三是送温暖惠企业。聚焦企业职工实际需求,定制精准服务,打造“宏达暑期夏令营”文明实践品牌项目,通过红色教育、科技实践等特色课程解决职工子女托管难题;联动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专项帮扶,将政策资源、志愿服务送到企业一线,切实提升职工获得感与归属感,构建“企业有支持、职工有温暖”的新时代文明共建格局。
“宏达暑期夏令营”解决职工子女托管难题
通过健康关怀、文化共建、需求定制三大服务维度,促进辖区医疗、文化、教育资源与企业深度共享,构建“社区服务企业成长,企业助力社区发展”的良性生态。
6.针对社区企业聚集、人口流动性强的特点,在反诈宣传、消防安全、安全生产等领域,宏达社区采取了哪些举措?
回应:一是反诈宣传立体化。针对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等易受骗群体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还原真实案例、模拟诈骗话术提升防范意识。在公寓楼、招聘中心等场所设置宣传点,以案例展板、手册发放等形式揭露“刷单返利”“冒充公检法”“虚假贷款”等常见诈骗手段。同步建立“平安联盟”微信群,动态推送反诈警示信息,并推广“邑码解纷”线上学习平台,形成“案例教学+即时预警+云端科普”的全场景宣传网络;
反诈宣传进企业
二是消防治理实战化。联合企业、物业开展消防疏散演练,通过模拟火灾烟雾环境、实操灭火设备强化应急能力。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重点整治出租屋、三小场所的违规用电、消防通道堵塞等隐患,累计完成570余处问题整改;
联合豪爵工业有限公司、炜丰广场物业开展消防安全演练
三是安全生产精准化。面向大长江集团等重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政策宣讲,通过制度解读、设备操作演示强化主体责任,整合反诈、禁毒、防灾减灾等内容,以视频展播、互动问答等形式向企业员工普及安全知识。
社区工作人员以视频展播等形式向企业员工普及安全知识
自2023年成立以来,宏达社区立足辖区企业密集特点,重点推进反诈宣传、消防安全、企业安全三大行动构建“宣防结合、多元共治”安全治理模式,通过多样化活动增强辖区居民及企业员工的反诈宣传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累计开展反诈宣传活动25场,消防安全演练12场,企业安全政策宣传活动15场,覆盖居民和企业员工共3000余人次,有效提升辖区的整体安全水平。
7.“红色暑期夏令营”品牌活动在解决职工子女托管难题方面形成了哪些创新实践?
回应:宏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暖企助民”为宗旨,整合辖区资源,联合企业及高校团队,连续两年推出特色暑期夏令营,切实解决企业员工子女暑期托管难题,助力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首届“宏达暑期夏令营”以“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为主题,服务职工子女26名,课程涵盖党史教育、传统武术(蔡李佛)、计算机编程等,并组织参观华侨博物馆和心理科普馆,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青少年家国情怀与创新思维。2024年“红色科技先锋营”升级启航,宏达社区党支部联合民隆集团及五邑大学宣讲团队,开设为期两周的科技主题夏令营,以科技赋能成长,助力企业员工子女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红色科技先锋营”组织参观江门产研院科技成果展厅
活动精心设计了编程启蒙课程,让孩子们在机器人操控和游戏编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开展无人机全流程实训,从原理学习到户外试飞全面提升动手能力;还组织参观江门产研院科技成果展厅,通过接触3D打印和新材料等前沿技术激发科学探索兴趣,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学有所获、乐在其中。
“红科技先锋营活动”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理念,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
下一步,宏达社区将持续深化“红色暖企”品牌,以更多元的活动服务企业与居民,助力基层治理与营商环境双提升。
8.传统节日活动是促进社区融合的重要纽带。请介绍“冬至韵,宏达情:饺乐融融汤圆情”主题活动情况。
回应:宏达社区以冬至佳节为契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精心组织“冬至韵,宏达情:饺乐融融汤圆情”主题活动。活动组织居民共同制作饺子汤圆,在传承传统节日文化中增进邻里互动;社区书记带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为退役军人、老党员、高龄老人及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送上暖心汤圆,传递党的关怀和社区温暖。
活动充分展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服务理念,通过“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模式,让传统节日焕发新时代文明光彩,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
网格员与辖区居民包饺子
社区为高龄老人、环卫工人、外卖骑手送汤圆
9.在探索“社区+企业”的基层治理模式,为辖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和谐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方面,宏达社区下一步还有什么新的计划和举措?
回应:在新的一年,宏达社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社区+企业”的基层治理模式,旨在为辖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和谐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打造宜居、活力、和谐的家园:
一是加强社企志愿服务队。积极联动辖区内企业,发起成立“社企联动志愿服务联盟”,吸纳企业员工、社区居民、青年学生等多方力量,组建涵盖环保、教育、健康、文化等多领域的专项志愿服务队,形成常态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网络。结合社区特点,围绕“绿色生活”“智慧助老”“儿童成长”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清洁日、老年智能手机教学、青少年职业体验等,通过实际行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企业与社区的深度融合。
二是继续打造特色暑期夏令营。结合社区和企业的资源,开展科普讲座、职业体验等课程,让青少年近距离了解不同职业特点,激发职业兴趣,同时增强对社区经济发展的认识,为未来职业规划埋下种子。结合企业科技优势,开设编程、机器人、环保科技等兴趣班,同时组织户外自然探索活动,如植物识别、生态保护实践等,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促进全面发展。
三是加强与企业合作共赢。进一步梳理社区和企业的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例如,社区可以为企业提供场地支持,企业可以为社区提供资金、物资和技术支持。共同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环境整治、公益服务等项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开展关爱弱势群体等活动。同时,社区可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企业发展。
10.作为辖区企业职工,您认为宏达社区的暖企行动在哪些方面切实解决了企业和员工的实际需求?这些服务对提升员工归属感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回应:作为企业职工,我认为社区举办的这些暖企行动,包括义诊、法律讲座、暑期夏令营等活动,对我们企业职工的帮助是全方位的。首先社区组织的义诊活动,让我们在工作之余能够方便快捷地接受专业的医疗检查和健康咨询,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健康意识。其次是社区的法律讲座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法律知识的平台,向我们普及了劳动权益保护等与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最后作为一名家长,我非常喜欢社区提供的暑假夏令营活动,这个活动有效的解决了我们这些双职工子女暑期无人看管的难题,让我们能够更安心地工作,同时为孩子们提供了安全、有趣的学习和活动场所,增强了我们职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节目现场邀请职工代表区小姐分享在社区暖企行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这些暖企行动为我们营造了和谐、融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此我非常感谢社区和企业对我们的关心,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大家都能受益。
金地名悦物业向宏达社区赠锦旗,表彰社企共治成果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环市街:通讯员阮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