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甘孜州康定市聚焦有效破解流动党员流动性大、分布散、作用发挥难等问题,依托党员信息管理基层平台,建立“线上+线下”摸排管理机制,集中力量抓好“精准排查、全员纳管、暖心服务”等环节工作,推动流动党员“流有所管”。

精准摸排“查”,织密“信息网”

一是全域扫描“拉网查”。常态化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通过“入户找、电话访、网格查”等方式,组织17个乡镇(街道)开展拉网式摸底筛查,详细掌握流动党员的详细住址、联系方式、从业情况等基本信息。

二是数字赋能“动态查”。对信息掌握不明的流动党员,积极会同公安、人社等方面充分利用公安流动人口系统、人社就业登记平台,比对核查流动党员名单,通过“大数据+人工”核查流动党员基础信息。

三是节点回访“定期查”。建立“春节返乡必谈、中秋国庆必联、岗位变动必核”三必机制,利用返乡契机组织“流动党员茶话会”等活动23场(次),定期更新《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账》,同步收集就业意向、服务需求等“附加信息”。截至目前,摸排流动党员103名,其中包括流出党员92名、流入党员11名。

规范机制“管”,压实“责任链”

一是搭建平台“精细管”。充分利用四川省党员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做好流动党员流出登记和流入纳管,依托信息平台做好全员纳管。截至目前,通过管理平台接纳流入党员117人,登记并被流入地党组织纳管接收流出党员86名。

二是双向联动“协同管”。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规定,明确流出地“源头管理”职责(行前教育、定期回访、返乡对接)和流入地“属地管理”职责(报到登记、组织生活、作用发挥),推行“组织关系一方隶属、教育管理双向负责”模式,督促指导全市各级党组织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三是分类分层“长效管”。在流动党员较多的榆林街道、炉城街道、姑咱镇、新都桥镇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探索建立新都桥镇商圈党支部,及时将流入党员纳入支部管理。

暖心贴心“服”,架起“连心桥”

一是需求导向“靶向服”。建立“1名乡镇(街道)干部+1名驻村干部+1名流动党员”结对机制,通过每月1次电话回访、每季度1次上门慰问,动态跟踪流动党员思想动态和生活需求。

二是线上线下“融合服”。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管理群17个,依托微信群、“情歌故里党旗红”“康定全接触”微信平台推送学习内容800余次,切实加强流出地党支部“源头管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服务站等提供政策咨询、暖心餐食、临时歇脚等“家门口”服务,让党员感受“组织温度”。

三是作用发挥“双向服”。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赋能服务”20余场(次)。开展学习教育“送书上门”活动,确保学习教育“不缺课、不掉队”。围绕让流入党员“有家有为”,设立“流动党员先锋岗”,引导参与基层治理、矛盾纠纷调解、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志愿服务推动流动党员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引导流动党员参与矛盾纠纷调节

来源: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中共康定市委组织部

责编:陈思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