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走进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体重管理中心,创新模式、规范诊疗、凝聚各方,展望“天下无肥”之愿景。
撰文:医学界编辑部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1]。
基于此,体重管理势在必行。2024年国家卫健委等16部门联合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各大医院也纷纷设立“减重中心/门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2017年12月就成立了肥胖诊疗中心,此次响应国家号召,紧跟时代步伐,于2024年10月成立体重管理中心,成为湖北省首批设立体重管理中心的示范单位。
这家示范单位有何建树?为体重管理带来哪些借鉴?未来有何目标愿景?探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体重管理中心,为我们打开新视野。
打破传统诊疗局限性
建立“全周期、全流程、全覆盖、全学科”新模式
目前,中南医院体重管理中心突破传统以疾病治疗为核心的诊疗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全周期、全流程、全学科、全覆盖的“四全”体重管理服务模式。
全学科支撑:建立完整的MDT多学科诊疗体系,依托临床营养科、内分泌科、减重代谢外科建立“3+X”体重管理平台,依托医学营养减重、外科手术减重,肠道菌群移植减重,内镜下支架置入减重及药物减重开展“5+X”综合体重管理,汇聚了临床营养科、内分泌内科、肝胆胰外科、中医科、骨科康复科、儿科、老年医学科、妇科、产科、综合医疗科、体检中心等10余个学科的专家,采取专科门诊和多学科门诊相结合的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科学化、个性化、可依从、可持续的适配减重方案。
全流程管理:体重管理多学科诊疗门诊以“安全、有效、可持续”为目标,加强远程指导及随访管理,通过动态监测患者各项指标,定期随访调整方案,为减重患者提供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预,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实现理想体重的长期维持,实现监测、评估、干预、随访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全周期服务:中南医院体重管理中心坚持覆盖全生命周期,提高体重精准管理水平。儿童体重管理方面,儿科门诊设置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并设有儿童内分泌专科门诊、矮小性早熟专病门诊,以及营养、语言、运动、睡眠和发育专病门诊,看诊1500余例矮小、消瘦及肥胖儿童,开展生长发育相关科普义诊100余次,受益人群近2万,省内影响力不断扩大。老年人体重管理方面,形成“精准干预+全程照护”特色模式,建立“营养评估-代谢监测-中医体质辨识”三位一体筛查体系,并针对不同BMI区间匹配膳食调控、八段锦运动处方、代谢调理及家庭健康管家服务,同时依托多学科协作团队制定个性化慢病老年体重管理方案,实现老年肥胖患者体脂达标率提升37%,相关代谢指标改善率达45%,形成可推广的中南老年体重管理模式。
全人群覆盖:采用分阶梯治疗模式,注重精准施治,根据患者BMI指数精准分层、分级干预,为不同人群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减重方案。针对体重超标的人群量身定制“饮食+运动”的治疗方案,轻度肥胖患者可结合药物辅助治疗;针对轻、中度肥胖患者在省内率先开展内镜减重手术,制定了以内镜手术为主、辅以术后体脂管理的综合治疗体系;对于中、重度肥胖患者可常规开展国内外指南中推荐的前沿安全手术。目前已成功实施3000余例减重与代谢手术。
成功救治湖北“第一胖”
多学科规范化诊疗深耕多年
实际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体重管理工作已深耕多年。早在2013年就开展了减重与代谢手术,2017年率先设立体重管理门诊,2018年建成湖北省首家肥胖症与代谢病外科中心,2024年10月升级成立体重管理中心。
其中,2020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为体重超过600斤且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湖北第一胖”成功实施多学科诊治和减重与代谢手术,刷新了湖北省在该领域的救治记录。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务处李锟处长回忆起这一“惊心动魄”的案例:2020年,一位26岁、身高1.75米的患者在疫情期间体重飙升至556斤,出现呼吸困难、心衰等症状。6月1日被紧急送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经多学科会诊后转入ICU治疗。6月11日病情稳定后,患者在院内开始减重训练和饮食控制,两个月内体重下降60斤,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并具备手术条件。因患者体重过大,医院为此特制了手术器械与可调节手术台。8月3日,历经6小时的复杂高难度手术,成功将胃容积缩减了80%。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一年内体重降至300斤,身体状况显著改善并定期复查。目前患者在医护团队指导下持续进行康复训练,逐步回归正常生活。“这一成功救治案例离不开多方的指导支持以及多个学科紧密而规范的诊疗合作。”李锟处长总结道。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减重代谢外科主任李震教授指出:从“湖北第一胖”这种典型病例到普通患者的诊疗,临床需要基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在MDT多学科体系之下,合理决策分级诊疗标准与资源分配逻辑。例如,对于超级肥胖且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是优先选择,如“湖北第一胖”需集中资源救治。中度肥胖合并代谢疾病的患者,优先应用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若3个月效果不佳则评估手术指征。轻度肥胖或无代谢异常的患者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此外,重症患者考虑优先分配资源,包括定制器械、多学科协作及术后随访等,普通患者则按病情需求合理分配资源。其中,长期随访与管理对所有患者都至关重要。MDT团队通过讨论制定个性化方案,优化资源使用效率,助力患者获最佳治疗效果。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代喆教授则基于目前普遍存在的“社会审美焦虑与医学指征的边界”这一问题提出了观察和思考:“在医学层面,超重/肥胖有明确的界定标准。但我们观察到,在寻求外科减重治疗的患者中,女性占比达60%-70%以上,其中在无明显的内脏脂肪沉积的手术患者中,有80%为女性,这表明女性对于减重的外形改变需求更高。”
代喆教授补充道:“我们曾接诊过一位BMI约26kg/m2的女性患者。出于体重焦虑心态,患者想寻求快速的减重手术治疗,但并不符合手术指征,也一度拒绝周期较长但安全可靠的医学营养减重方案。经MDT团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调整审美观念后,患者接受以增肌减脂为目标的医学营养减重方案,6个月后体脂率从35%降至25%左右,焦虑情绪也明显得到缓解。”
为帮助广大患者进行科学的体重管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体重管理中心制定了规范的诊疗流程。“当患者主观认为自己肥胖,而客观指标并未超标时,我们首先会接纳患者的想法,并进行多维度判定。通过人体成分检测、肝脏弹性彩超、内脏脂肪MRI定量分析,血糖、血脂等客观指标进行判断。若所有指标正常,我们会向患者普及正常体重判定标准,引导其建立健康体重观念,鼓励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总之,在减重过程中,我们要从多维度维护患者整体状况,帮助患者正确认知体重,采用正确减重方式,从而实现减重目标并长期维持正常体重,提升患者幸福感。”代喆教授总结道。
凝聚各界之力
愿景“天下无肥”
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开设体重管理中心以来,半年累计接诊超3000人次,而接诊量在两会后环比增长10%。李锟处长认为,在公共卫生推动下,更多人开始认识到肥胖是影响健康的医学问题,继而主动求医,促使就诊量增长。另一方面,全国的医疗系统也更加重视这一领域,积极设立体重门诊,构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希望为广大患者带来健康福祉。
不过目前我国的体重管理也存在着一些挑战,例如:体重管理诊疗体系、诊疗标准仍待进一步完善,以达到更科学、规范、同质化水平;基层医疗能力和大众意识亟待进一步提高;治疗手段的可及性受限于药物价格、供应及手术条件,待进一步提高;患者依从性较差且缺乏有效的长期随访管理等。
但困境之中亦孕育着希望,社会各界正逐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李锟处长表示:“我们的应对策略涵盖: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全民认知、消除偏见;提供临床证据,助力细化诊疗标准;进一步辐射基层,与基层机构分工协作;加大院内科学研究支持;建立长期随访管理机制以保障患者依从性与长期疗效。通过这些举措,有望促进体重管理诊疗体系的完善,为肥胖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健康。”
未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会将这些优秀经验和模式进一步推广和升华,着手制定相关标准或指南,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同时,医院着眼于从“体重管理”向“健康管理”拓展,致力于提升人的整体健康水平。更长远的目标是发展到“生命管理”,实现对生命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天下无肥”将成为医院不懈追求的愿景和目标,持续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
结语
超重/肥胖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体重管理中心作为湖北省首批体重管理示范单位,创新“四全”模式,整合多学科资源,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体重管理方案。医院在体重管理领域深耕多年,成功救治湖北“第一胖”,并积极应对挑战,推广优秀经验和模式,着手制定相关标准或指南。未来,医院将从体重管理拓展到健康管理,最终实现生命管理的愿景,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推动“天下无肥”目标的实现,引领体重管理行业不断向前发展,惠及更多大众。
专家简介
李 锟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导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务处处长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体重管理中心主任
感染性疾病精准防控与诊治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武汉医学会普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武汉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培训基地(湖北)主任
湖北省医院协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肿瘤消融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专家简介
代喆
内分泌代谢专业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临床营养科副主任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体重管理中心副主任,哈佛大学校友会成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糖尿病分会常委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基层卫生人才工作委员会常务学术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分会常委
湖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生活方式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湖北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
武汉市内分泌学会肥胖学组副组长
湖北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病分会委员
湖北省省级重点专科评审专家,武汉市市级重点专科评审专家
湖北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美国芝加哥大学,德州大学及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专家简介
李震
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法国医学博士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科副主任
肥胖症与代谢病外科中心副主任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外科学专家委员会减重与代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代谢病外科专家工作组专家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减重外科学组青年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减重与代谢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湖北省减重与代谢外科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兼委员(主委单位)
湖北省医学会普通外科分会减重与代谢外科学组秘书兼组员(组长单位)
武汉市医学会普通外科分会减重代谢外科学组成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2项
发表SCI论文15篇
2011年赴法国洛林大学附属Brabois医院进行高级专科医师培训,专攻外科机器人手术和减重手术,获得2013年法国肥胖症外科协会(SOFFCO-MM)优秀青年医师奖
参考文献:
[1]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