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的几篇文章,我接连解读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三个西方大国的大选。今天来聊聊另外一个重要国家——新加坡的大选。
确切地说,新加坡是一个小而重要的国家。说它小,用新加坡第二任总理吴作栋的话来说:“新加坡那么小,甚至在地图上找不到。飞机一旦起飞,就进入别国领空。乘客看窗外,会看到马来西亚的柔佛或印度尼西亚的峇淡,但看不到新加坡。”
印尼前总统哈比比也曾指着地图说:“印尼有2亿1100万人口,看看这地图,绿色的地区全是印尼,当中那个‘小红点’是新加坡。”哈比比当初说这话时,曾经一度引起很多新加坡人的不满。哈比比后来解释道,“小红点”的寓意是地小本事大,用来激励印尼青年向新加坡学习。结果,新加坡人欣然接受了这一称谓,并为“小红点”有大影响感到自豪。也就是说,哈比比这话正说明了新加坡小而重要的特点。
2025年3月14日,游客在新加坡鱼尾狮公园游览。图据新华社/法新
2025年5月4日凌晨,新加坡国会选举结果揭晓。新加坡选举局公布的计票结果显示,执政党人民行动党获得国会97个席位中的87席,赢得国会选举。反对党工人党获得10个议席。
人民行动党在此次国会选举中得票率为65.57%,高于2020年的61.24%。
此次国会选举共有211名候选人参与角逐33个选区的97个国会议席。这次选举是新加坡现任总理黄循财自2024年上任以来,首次领导人民行动党参加国会选举。
5月4日,新加坡现任总理黄循财在新加坡向人民行动党支持者讲话。
可以说,这次新加坡大选,执政党人民行动党、主要反对党工人党,在得票率上实现了“双赢”。
先说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得票率从上一届的61.23%,上升至这次的65.57%。这是自2015年大选以来,最高的得票率,也一扫2011年新加坡大选中人民行动党取得独立以来历史上最低的得票率(60.1%)的颓势。人民行动党在这次大选中的战绩,也是人们对上任不久的年轻新任总理黄循财执政成绩的肯定。选民整体上对现政府施政方向投了支持票,这进一步巩固了新加坡“第四代领导团队”的执政地位。
5月4日,新加坡现任总理黄循财(右二)向人民行动党支持者致谢。
再说反对党。本次大选,工人党不但巩固了“反对党老大”的地位,而且,这个地位是其他反对党望尘莫及的。未来15—20年,它与人民行动党分庭抗礼,直接挑战执政权,并非不可能。经此一役,新加坡朝向“两党制”又迈进了一步。
工人党领袖毕丹星率领工人党团队感谢支持者。图据WP脸书
新加坡朝野两大党,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属于中右翼的温和保守型政党,反对党工人党属于中左翼政党。其实,在东亚儒家文明圈的国家,中右的保守型政党往往比在欧美国家更受欢迎。中左翼政党在欧美国家经常风光无两、气势如虹,尤其是最近接连举行的加拿大、澳大利亚两个西方大国的大选,中左翼政党更是大获全胜,赢得了连任。但在东亚儒家文明圈的国家,人们似乎更重视传统,更倾向于保守,所以,二战之后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大多数时间都是由右翼或中右翼的偏保守型政党执政。
5月4日,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在新加坡向人民行动党支持者讲话。
今天,借着新加坡大选的契机,我想谈谈长期以来不少国人对新加坡政治体制的一点误读。
新加坡自从1965年独立以来,60年来一直是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所以我们的很多国人都想当然地认为新加坡的政党制度是实行一党执政制的。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读。
从严格意义上讲,新加坡的政党制度是多党制,但由于其自身特殊国情形成了长期“一党独大”的事实。由于建国总理李光耀的政绩非常卓越,所以每次大选执政党人民行动党都能获得绝对多数的选票,得以长期执政。反对党选不上那没办法。
5月4日,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中)向人民行动党支持者致谢。
在世界范围内,多党制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一是两党制,比如美国、英国;
二是多党林立制,比如德国、法国;
三是一党独大制,比如新加坡,还有1993年以前的日本、1996年以前的印度、2018年以前的马来西亚。
新加坡就是一党独大制,是多党制的一种类型,而不是一党执政制。至于人民行动党为什么能够在新加坡长期一党独大,资深媒体人郑维先生在2016年的公众号文章《新加坡模式?仅供参考 难以照抄》中说:“人民行动党得以一党独大,优异的政绩是最根本基础。人民行动党能长期为新加坡选民带来实实在在看得见的经济成长和生活提高是因,令新加坡人民投票给行动党的基本盘稳定在接近六成,造成一党独大的局面是果。”
郑维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说:“在理解新加坡模式时,如果说一党独大的因,带来了经济民生发展的果,那绝对是谬论!”并不是因为一党独大带来了新加坡经济和民生的成就,而是因为新加坡经济和民生的成就使得人民行动党得以一党独大。因果不能倒置。
5月3日,人民行动党支持者在新加坡杨厝港体育场等候选举计票结果
而且,在新加坡的政治体制中,是有反对党、在野党的位置的。人民行动党在2011年新加坡大选中取得独立以来历史上最低的得票率(60.1%),也首次输掉一个集选区;而反对党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最佳选举战绩。人民以手中的选票表达了对当时执政党施政的不满,李显龙总理也难得地向选民道歉,也让执政党得以反思,从而使执政党有一种改革弊端的紧迫感。
所以,如果认为新加坡是一党执政制,这实际上是我们的国人以东方人的思维去理解新加坡这样一个以华人社会为主的国家,也是以东方人的思维去分析李光耀这位接受英式教育成长的新加坡开国领袖。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
而新加坡历代总理,也就是历代领导团队的领军人物是怎么产生的呢?既不是由选民直接民选产生的,也不是由上一代总理以指定的方式产生的,而是由同一代的同僚们推举产生的。这就形成了新加坡特色的民主政治模式。比如,现任总理黄循财就是在2022年4月人民行动党议员党团会议上被正式推选为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第四代领导团队新领导人的。
李显龙(左)与黄循财。图据新加坡《联合早报》
不少国人对新加坡还有另外一个误读。中国左右两派都有很多人不喜欢新加坡。有些自由派的朋友,由于新加坡长期一党独大,于是便指责新加坡是一个不民主、不自由的威权国家;而不少左派的朋友,则指责新加坡是美国的“小跟班”。
我先来回答自由派朋友对新加坡“不民主”的批评。新加坡虽然在民主制度方面与西方有所不同,但远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威权国家。新加坡政治制度的底色和根基是英式议会民主制和法律体系,有实打实的反对党,一人一票的选举结果也是真实的。至于新加坡的政治体制与西式民主确实存在一些差异,鞋子合不合脚,还是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
新加坡前三代总理。
再来回答左派朋友对新加坡“亲美”的批评。有些国人对新加坡外交政策的批评,其实还是缘于一种“大中华情结”,他们认为新加坡既然是一个以华人社会为主的国家,那就理应天经地义地天然亲近中国。但他们忘了,新加坡虽然华人占多数,但也是一个主权国家。而事实上,新加坡的外交政策也并不能简单地概括为“亲美”,而是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保持平衡。新加坡是美国的盟友,但也与中国关系良好。实际上,对于新加坡这样一个小国来说,这是一种务实的外交国策。请问,如果你是新加坡总理,你能怎么办?一个是中国巨人,一个是美国霸主,他既不可能按照中国人的期望完全倒向中国,也不可能一味追随美国反对中国。新加坡这样的弹丸小国,外交上只能左右逢源,而不是一边倒。新加坡历任总理为了新加坡的国家利益,只能奉行这样的外交政策。而且,新加坡的这种外交政策,也会扮演中美之间沟通的中间人的积极角色。
2024年3月,时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美,与时任美国总统拜登会晤。
正如李光耀所说:“无论世界怎么样,新加坡都得去接受它,因为它实在小得无法改变世界。”所以,在曾经被问到“所以新加坡会同时接待中国和美国”的问题时,李光耀的回答也很简单:“何乐而不为?”
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岛国,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先后举办过三次举世瞩目的历史性会晤:1993年的“汪辜会谈”、2015年的两岸领导人会晤、2018年的朝美领导人会晤。这就是“小国大外交”。这是因为新加坡长期以来奉行的平衡外交政策,无论是两岸关系、中美关系、朝美关系,新加坡都是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它跟历次会晤的双方都有良好的关系,都能说得上话,还能在会晤双方之间起到斡旋、沟通的牵线搭桥作用。新加坡作为全球少有的同时深度融入东西方体系的国家,这正是新加坡这种平衡外交政策带给世界、也带给我们的积极影响。我们常说“外事不决问大英”,现在应该再加上一句:“外事不决问新加坡”。老李先生、小李先生和他们的继承者们,对国际大势的判断非常精准,洞察得那是入木三分。
1993年9月27日,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的“汪辜会谈”。
2018年6月12日,金正恩(左)与特朗普在新加坡举行会晤。
新加坡在三代总理半个多世纪的治理下,创造了两个世界奇迹:一是把世界上最不宜居的地方(没有资源、没有淡水、没有农业、终年高温),建成了世界上最宜居的花园城市;二是在一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实现了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民主法治、政府清廉、种族和睦。新加坡的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治安和国民素质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新加坡创造了“小国崛起”的典范,建成了世界一流的发达国家。正如国际问题专栏作家赵灵敏女士所说的:“新加坡能够有今天的国际地位,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拥有世界级的领导力,这个领导力是由李光耀打下基础的,而一旦领导力出现衰退,对新加坡肯定不是一件好事情。”新加坡的前三代总理,没有一个让人失望。至于现任总理黄循财,有新加坡人表示:“我也很喜欢他。整个疫情,有他在就会安心。”所以,我们也希望新加坡第四代团队领军人能够续写“新加坡奇迹”的辉煌!
至于最大反对党工人党,不知道会不会成为“千年老二”,即使短时间内不能执政,但现阶段能够制衡政府、当好“副驾驶”,也是很不错的。
市民在新加坡滨海湾跑步(资料照片)。图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