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宝山区在绿色低碳领域再传捷报 ——2024年区域绿色低碳产业规模首次跻身“千亿俱乐部”,标志着这座工业重镇向“绿色发展新高地”的转型取得阶段性里程碑。作为上海首批纳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的重点区域,宝山正以“供应链创新、产业集群突破、企业加速集聚”三大引擎,打造全国绿色低碳转型示范样板。

长三角供应链“强磁场”:从区域平台到国际规则对接

在“宝山承办、服务上海、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的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由欧冶云商建设并运营,简称“绿链平台”)系统中,累计数据展现出长三角协同发展的强劲动能:自2024年4月平台上线以来,江苏13家、浙江8家、安徽5家,总计26 家跨省合作企业已接入平台,形成“供应商准入——产品碳足迹核算——低碳技术对接”的全链条服务网络。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的核心试点任务,宝山正在探索制定对标国际先进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推动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建“标准共认、数据共享、场景互通”的区域协同机制。


宝山区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及天工智库中心已达成合作意向,拟共同推进数据库建设,有力汇集全国乃至全球的碳足迹数据。同时,宝山区加快构建本土化碳足迹数据库,积极推动区内民营企业易碳数科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商业LCA碳足迹数据库—HiQLCD[HiQLCD数据库覆盖电力、热力、钢铁、有色金属、金属合金、煤炭、建材、光伏、废物处理、运输等多类产品类别,可以支撑开展基于LCA结果进行数据披露(LCA、碳足迹报告)、认证(EPD、碳标签)、产品工艺改进(生态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政策研究等应用场景。],正式上线全球著名的全生命周期评估软件openLCA,国产碳足迹数据库实现国际标准互认的关键突破。目前数据库第一版数据超过6万条,且公司已参与制定50余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碳量化产品种类规则。

千亿产业集群成势:构建低碳经济新版图

翻开宝山绿色低碳产业“成绩单”,2024年区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已达1003.69亿元,首次突破千亿规模。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服务、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循环经济六大细分领域齐头并进的格局令人瞩目:绿色制造以482.66亿元的规模占据近半份额,绿色能源、绿色服务、循环经济分别突破百亿规模,绿色建筑、绿色交通领域稳中求进。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宝山区创新构建的“八个一”产业生态体系 —— 即一个产业园(碳中和产业园)的空间承载,一个平台(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承载,一个政策(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专项支持政策)的引导扶持,一个数据库(清华大学天工实验室)的技术支撑,一个基金(宝武绿碳基金)的资本赋能,一系列协会(中国电子节能协会、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现代服务业绿碳专委会等)的桥梁纽带,一个论坛(“海上论碳”媒体矩阵)的品牌辐射、一个联盟(绿色低碳发展联盟)的协同联动,形成全要素集聚的产业发展闭环。

更引人注目的是与CN100绿色低碳供应链链主联盟(以下简称CN100)“朋友圈”深度链接。自2024年4月在宝山发起倡议以来,CN100已吸引中国宝武、中国中车、中国商飞、中远海运、巴斯夫等 35家龙头企业加入,覆盖钢铁、航空、物流、建筑、能源等关键行业,形成跨领域协同的“绿色产业矩阵”。

当前,宝山与CN100的合作正从资源集聚迈向战略升级:宝山将成为CN100年度联盟成员大会、发布仪式、培训沙龙等重要活动的永久会址,推动绿色产品、技术应用、标准、相关研究成果等优先在宝山首发。依托CN100链主企业资源优势,宝山区以龙头企业为纽带搭建供应链供需对接平台,打破上下游信息壁垒,加速形成“链主引领、全链协同”的低碳产业集群,为全国绿色供应链转型提供“宝山样本”。

企业加速集聚:点亮转型新图景

近期,宝山迎来绿色低碳领域“强企入驻潮”。

碳衡科技是一家专注于赋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管理、绿色低碳转型的科技公司,通过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碳中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作为国内双碳数字化服务领军企业,碳衡科技深度参与全球绿色贸易规则制定,针对不同行业特性,先后联合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等权威机构,推出覆盖机电、纺织服装、轻工工艺品、农药等重点行业的双碳信息披露平台及碳标识体系。碳衡科技已连续两年入选 “上海市工业通信业碳管理试点单位”,是“上海市绿色低碳服务机构”,与TÜV 南德、SGS、DNV等国际第三方机构建立战略合作,构建起 “技术+认证” 的双轮驱动生态。


敦华绿碳是国内唯一具备CCUS(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利用和封存)全链条服务能力的公司,已成功实施多个CCUS项目,如全球稳定运行最长时间的克拉玛依石化项目等。近期,其上海研发中心“上海敦华碳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地宝山区南大智慧城,技术实力与产业布局为区域绿色低碳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敦华绿碳以71项核心专利(含 56 项发明专利)构建技术护城河,成为国内唯一实现 CCUS 全链条技术自主可控的企业。其研发的“AEA 胺法碳捕集技术”使低浓度(3%-5%)工业废气捕集成本降至40美元/吨以下,较国际同类技术降低 40%,相关工艺被国家发改委纳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0年)》,并在中石化塔河炼化、新疆油田等项目实现规模化应用。

其双城布局(新疆克拉玛依市+上海宝山)形成“资源端+技术端”协同:在新疆,依托准噶尔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与煤化工碳源,已建成5座CO2捕集厂,年处理能力70万吨,累计封存二氧化碳108万吨,阶段增油35.5万吨;在上海,将聚焦碳交易市场开拓,依托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平台,探索“碳资产证券化”“碳足迹认证” 等创新业务,助力宝山绿色金融示范。


联合赤道环境评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联合赤道)是国内首批绿色金融研究咨询与评估认证机构之一,已于今年4月在宝山区注册全资子公司—联合赤道绿金(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近期,联合赤道深度参与宝山区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绿色金融与低碳咨询领域的专长,助力宝山区内多个关键项目迈向绿色新高度。在CCUS领域,为头部企业敦华绿碳的C轮股权融资提供了全方位服务。在金融机构绿色转型方面,助力中国银行在宝山设立的首家绿色金融示范网点“环上大科技园支行”成功转型为全市首个碳中和银行网点,于去年12月建筑碳信用产品上市仪式正式发布。在绿色低碳标准制定领域,深度参与中国与欧盟、新加坡共同编制的IPSF《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并在 COP29 正式发布,为全球可持续金融分类提供了重要参考。参编全国首个绿色融资租赁地方标准《绿色融资租赁项目认定规则》《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试行)》以及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团体标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控服务指引》等多项关键标准。

目前,正在聚焦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全力打造碳中和招商展示中心。凭借对绿色产业的深刻理解与前沿的设计理念,有望将其打造成展示绿色低碳技术、产业成果与招商政策的重要窗口,吸引更多优质绿色项目与企业落地宝山,促进区域绿色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

在宝山区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联合赤道全力打造绿链平台-绿色金融& ESG板块,预计今年年内上线。该平台融合多项前沿技术,自主研发绿色项目识别与环境效益测算模型,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极为精准的绿色评级和环境风险评估,有效解决绿色项目筛选与风险把控难题。

未来展望:夯实绿色低碳发展样板

2025年,宝山区锚定更高目标,以提升“集聚度、贡献度、显示度”为核心,围绕绿色经济和低碳城区两大维度,着力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集聚,推动宝山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走在前列。在强化低碳赋能方面,将推动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建设碳标准体系、开展碳金融实践、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在实现“平台”扩容升级方面,将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碳数据库、发展绿色建筑、推进绿色采购;在打造绿色贸易枢纽港方面,将推动贸易绿色化转型、引聚绿色贸易发展资源;在挖掘示范应用场景方面,将打造全域绿色场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倡导全民绿色生活、展示核心功能区成果。

“我们不仅要做产业规模的‘千亿区’,更要成为绿色规则的‘输出者’、低碳技术的‘策源地’。”宝山区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随着绿色低碳供应链标准体系、碳足迹认证试点等“软实力”的成型,宝山正在向绿而行,从传统工业基地蜕变为引领全球低碳转型的“中国方案”实践样本,不断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宝山智慧和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