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攀枝花市盐边县新九乡的田野上,金黄的玉米地与翠绿的烟田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当地推行的“粮烟协作”模式,通过“玉米+烤烟”轮作,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更让农民增收致富的梦想照进现实。


王大美家烤烟前茬作物(玉米)田间长势。盐边县烟草局供图

清晨5点,踏鲊村还笼罩在薄雾中,烟农王大美已背着竹篓踏上蜿蜒的田埂。露水沾湿了裤脚,她却浑然不觉,弯腰将一穗穗饱满的玉米掰下装车。望着堆积如山的玉米,幸福的笑容在她脸上绽放,“以前只种烤烟,土地利用率低,今年试着在烟田前加种玉米,没想到收益提高了不少。”

过去,新九乡踏鲊村的烟田冬季撂荒,开春直接种烤烟。2024年,源于对土地资源使用最大化的深度思考,在县烟草公司的鼓励下,烟农开始尝试在烤烟种植前加种一季玉米,既填补土地闲置期,又为家庭增收探路。然而,初期玉米销路不畅、秸秆处理困难等问题,让不少农户陷入“丰收的烦恼”。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盐边县烟草公司积极与县供销社对接,经过县供销社牵线搭桥,形成了订单销售模式:玉米还未成熟便已锁定销路,成熟后直接装车发往各地市场。同时,将以往废弃的玉米秸秆作为优质青储饲料出售给养殖场,实现二次增值。望着已装车的玉米,王大美感慨道:“从‘卖粮难’到‘产销旺’,现在连秸秆都成了‘致富料’!”


新九乡踏鲊村烤烟前茬作物(玉米)整体种植情况。盐边县烟草局供图

据了解,今年王大美通过种植玉米20亩,实现烤烟辅业增收6.6万元。

玉米收获后,新一轮劳作迅速展开。5月初,与王大美收割完玉米的烟农们正开着拖拉机忙着翻整土地,黝黑的泥土泛着光泽。指着刚刚翻整好的土地,烟技员张天桂介绍,“种植玉米后的烟地翻耕后,土壤更松软,肥力也更足,今年烤烟长势肯定好!”

2024年,踏鲊村玉米亩产达3000斤,亩产值3300余元。今年,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至300亩,预计实现辅业增收99万元。粮烟协作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种植局限,实现“一地生双金”,成为当地烟农致富增收的强劲引擎。(王蓉、罗婧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