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很多父母感叹:
孩子是越来越难养了。眼高手低,玻璃心,拖延,摆烂,对抗,缺乏自驱力等。
提起养育孩子的辛酸,父母要倒的苦水太多了。
按说孩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穿不愁,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这么好的条件,还不好好学习,太不懂得珍惜了。
站着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确孩子很不懂感恩,身在福中不知福。
别说其他家长了,就连我也会这么评价我儿子,觉得他就是享福太多了,才会不真心拥有的一切。
所以,当父母跟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时,往往会被孩子回怼:
别说了!我不想听!说那么多废话,有什么用!
父母看到孩子对抗,刺毛,会很生气也很愤怒。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孩子在物质方面的确不匮乏,但在心理生活方面,遇到的困境却很多,主要有:
被父母关注太多,照顾太好,被干预太多,因此自由的空间就比较少;
缺乏试错和失败的环境,每一个坑都被父母防患未然和提前规避了;
从小被父母抱以高期待,在卷的环境之下,无法接受自己的平凡和普通。
再加上父母总对孩子讲正确的废话,拿自己的人生经验给孩子摆事实和讲道理,孩子慢慢就被圈养得特别乖。
从这方面来看,孩子的很多问题以及抗挫能力差,是父母不恰当的家庭教育造成的。
很多厌学孩子自驱力的丧失以及对学习、生活兴趣的匮乏,也是替家庭生病。
作为父母来说,都希望自家孩子能优秀再优秀一点,觉得本该怎样的孩子,不能这么废掉,于就是不停加砝码。
一般来说,厌学的孩子,往往都伴随着自驱力不足,而自驱力不足又伴随着拖延、迷茫和颓废以及对自我的否认。
想要帮助孩子提升自驱力,最重要的不是改变孩子,更不是天天唠叨,讲正确的道理,而是要先懂孩子,先和孩子搞好亲子关系。
拿我的孩子来说,他之前是一个特别迷茫和摆烂的小孩,压根不学习,甚至作业都不写。
勉强去学校,也只是因为我的要求。我每天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是单曲循环:
上学前叮嘱好好学习,认真听课,晚上放学又问作业写完了吗,催促着赶紧写作业,时不时再逮着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挑出来,再批评一通。
差不多孩子整个小学阶段的几年,每天都是单曲循环的沟通模式。
在当时的我看来,催是爱,唠叨是关心,讲道理是怕孩子走歪。
但似乎我说得越多,孩子越不想学习,写作业越磨蹭,然后伴随的是我的发脾气以及惩罚孩子,换来孩子更加激烈的对抗。
反正成绩一塌糊涂,作业逼得紧时,糊弄写一下。
我特别累,孩子看我也特别烦,一提学习鸡飞狗跳,特别煎熬。
搞得我每天下班都不想回家,感觉分分钟要被娃气死。
各种对抗,各种摆烂,各种争吵,自驱力全无。
走了几年的弯路,亲子关系搞得一团糟糕,孩子学习更没眼看,每天都在崩溃的边缘,可是孩子一点没好转的迹象。
直到我后来停止唠叨,停止干预孩子学习,停止再指责孩子,不再因为学习而跟孩子剑拔弩张和上纲上线。
只管三件事:
管自己不再讲道理,说废话,让自己情绪尽可能稳定;管孩子吃喝,合理的需求都满足;管挖掘孩子身上的优点,从之前每天批评到每天肯定。
大概持续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孩子开始主动找我谈心,跟我聊有趣的事情,聊他的想法。
从来不管学习,但孩子却主动跟我聊学习了,我只听不给建议,也不反驳和评判,更不随意插话。
孩子问我,我才说,不问我,我就只负责听。
肉眼可见的是孩子跟我关系亲近了,开始主动学习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亲子关系好了,孩子有了倾诉的欲望,随着倾诉的高频发生,孩子的心力和能量提升了。
能量提升的时候,自然就有了兴趣与热情,那么学习也就自然而然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