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澈灵动的碧波、纤尘不染的碧空、葱郁繁茂的绿地……从水滴折射的微观治理,到云端勾勒的宏观守护,一场全方位的生态变革正在鲁西新区悄然上演,以点滴行动汇聚成守护绿水青山的磅礴力量。
5月11日,晨曦微露,洙水河公园渐渐苏醒,岸边的垂柳随风轻摆,枝条拂过肩头,带着新抽嫩芽的清甜。在洙水河城区段,三三两两的群众信步往来,或踱步青石小径,或踏着晨光说笑,或驻足欣赏河面泛起的粼粼波光,享受着生态蝶变馈赠的宁静清晨。
“现在推开窗就是好风景,早晚带着孩子在河边散步,别提多惬意了。”随着水环境的改善,洙水河畔早已成为市民李丹与其子女散步遛弯的好去处。
这一转变,得益于鲁西新区科学系统的治理方案。为精准“把脉”水污染问题,鲁西新区将河长制作为水生态治理的核心举措,在全区设立区、镇、村三级河长229名,覆盖所有河道水域,同时,组织专业团队对流域污染源进行全面摸排,工业废水偷排、生活污水直排、农业面源污染等“病灶”逐一排查,随后“对症下药”,构建起“截污纳管+生态修复+智慧监管”的立体化治理体系,实现从单纯“治污”向品质“提质”跨越,推动河道从昔日的“水患之困”蝶变为今日的“水景之美”,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成为常态化生态答卷。据统计,1—4月份,鲁西新区地表水水质指数为5.54,位居全市前列。
治水让大地焕新,而蓝天保卫战则是守护城市上空的关键一役。漫步河畔,清澈的绿水愈发通透,抬头仰望,碧蓝的天空愈发纯粹。这份“蓝天答卷”背后,是精准施策的科技力量。
5月12日,在鲁西新区生态环境分局环境监控中心,PM2.5、PM10、臭氧浓度等关键指标在智慧环保监管平台上跳动闪烁,工作人员紧盯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数据曲线,目光如炬。
“通过监管平台的数据分析,可以实时监控重点区域空气质量变化动态,及时响应处置,让大气治理真正做到‘早发现、快处置、防未然’。”据市生态环境局鲁西新区分局监控中心主任王松峰介绍,为推动环保整治工作更加精准高效,鲁西新区依托最新环境监控和数据分析技术,在辖区搭建了“天地空”一体化大气污染管控平台,建成了包括高空瞭望摄像头、无人机、空气质量雷达等探测设备和数据分析系统在内的一整套现代化管控体系,通过“数据驱动—监控预警—成因分析—协同处置”方式,实现从固定污染源到移动污染源,从微观环境到宏观环境的实时监控和数据综合分析,做到了实时监控重点区域空气质量变化动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响应,有效改善了辖区空气环境质量。
据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鲁西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44,同比改善2.16%;PM2.5平均浓度63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10.00%。
从水滴的净化到云端的澄澈,鲁西新区用行动诠释着生态治理的系统性与前瞻性。这场跨越维度的生态蝶变,不仅重塑了城市的环境底色,更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为鲁西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我们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确保水质持续改善,空气持续清新,以最舒适的生活环境厚植城市发展的生态底色,让碧水蓝天成为群众触手可得的幸福日常,让群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再上新台阶。”市生态环境局鲁西新区分局局长刘福军表示。
通讯员:孙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