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一座网传耗资10亿的豪宅“英之园”将被强拆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座占地面积达54.561亩的建筑,由村民陈某彪非法占用集体工业土地建成。汕头市自然资源局早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其限期拆除,但陈某彪逾期未履行义务,如今政府将依法强拆。这本是一起普通的违建拆除事件,却因执法部门前期的“不作为”引发诸多争议。



从常理来看,如此大规模的违建,从筹备到建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期间必然会有大量建材运输、施工人员作业,当地相关部门很难说毫不知情。即便初期未被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只要执法人员稍加留意,或是履行正常的巡查职责,也能及时察觉并制止。然而,事实却是违建顺利完工,直至建成后才等来执法部门的介入。

执法部门这种滞后的执法行为,不仅让违建者投入了巨额资金,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若在违建初期就严格执法,或许只需简单制止就能避免如今的局面,无论是对违建者还是社会,都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如今,拆除这座违建豪宅,不仅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处理也是个难题,对周边环境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这种执法滞后的现象,难免让人质疑执法部门的工作态度和执法能力。是因为执法人员的疏忽大意、玩忽职守,还是存在其他不可告人的原因?又或者是当地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使得执法部门在违建初期选择视而不见?毕竟,违建行为持续多年,涉及如此大面积的集体工业用地,很难想象执法部门能一直被蒙在鼓里。

这一事件也不禁让人联想到,在其他类似的违建案件中,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果执法部门总是在违建建成后才采取行动,不仅会损害法律的威严,也会让公众对执法部门的公信力产生怀疑。人们会认为,既然违建一开始不会被制止,那是否意味着只要有足够的胆量和资金,就可以先违建,大不了最后被拆?这种错误观念一旦形成,将给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指责执法部门,或许他们在执法过程中确实面临一些困难和阻力。但这绝不能成为执法滞后的理由,面对违法行为,执法部门应当迎难而上,而不是选择逃避或拖延。只有严格执法,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该事件为执法部门敲响了警钟。希望相关部门能从中吸取教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完善执法监督机制,确保执法的公正性和及时性。同时,对于违建行为,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得到合理利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