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留言区说关税战后,中国是否降低了对稀土的管控力度,这是官方新闻:
这是5月12日下午3点的新闻,也就是发布会的那会,也就是说中美谈判后,中国对于稀土的管控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加强了。所以不要再说降低了稀土的管控力度。
关于关税战的结果,外面也吵得沸沸扬扬的,比较有意思的是民主党的支持者, 有些绷不住,民主党支持者觉得中国还不够强硬,他们认为,川普已经憋不住了,就算中国不降关税美国也得降,为中国遗憾了一把。
咳……
昨天看评论区,有人说我十年前就看衰美元了,
我十年前根本没有说过美元,我还专门搜了一下我知乎的回答,第一次谈论美元是在2018年,也就是这个回答:
今年是2025年,这些东西属于常识了,但是在2018年,那是第一次贸易战的时候,那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
不客气的说,我对美国的已经属于“料敌从宽”了,比如我说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印度,印度也不会对美国感恩戴德,看到最近的新闻了吗?万斯去了印度示好,特朗普宣布调停印巴战争,就因为特朗普宣布调停印巴战争,印度干了什么?
是的,印度对美加了关税。
印度互联网对于特朗普宣布调停印巴战争,注意,特朗普只是口嗨一下,就激发印度人强烈仇恨,外网印度人对美国那种刻骨仇恨,让现在的印度政府不得不搞出点姿态。
就这还指望印度倒向美国?
没错,我看衰美元,但是不要认为我是看衰美元汇率,汇率是汇率,美元是美元,这是两码事,汇率是否上涨或者下跌,那是炒汇那帮人的事,和键政没什么关系。日本经济最强的时候,汇率是高是低难道没有常识吗?
不过马上要引来一个问题,在中美谈判完了以后,美欧,美日的谈判如何
美欧谈判
在中美谈判后,特朗普立即开始飙了话:
“欧盟是所有贸易伙伴中最难对付的一个,他们的行为非常恶劣,在许多方面甚至比中国更难应对。美国才刚刚开始与欧盟打交道,相信对方很快就会让步,因为我们掌握着所有的筹码。”
此后,又有消息传来
根据报道:和欧盟的谈判并不是特朗普的优先事项。特朗普需要快速的取得突破,因此会先和容易谈判的谈,比如说日本。
我之所以支持中美谈判,主要是因为新闻的这一条:
“布鲁塞尔上周提出了一系列潜在的让步——包括放松监管和共同努力遏制中国的生产过剩——并威胁说,如果谈判陷入僵局,将对价值 950 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关税”
也就是说在中国前线和美国对峙的时候,欧盟不帮忙就算了,还企图以中国的利益为代价,向美国讨要好处。
我在微博上一直对欧盟没有什么好词,这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从贸易战一开始,欧盟就借着贸易战的名义,持续的不断的对中国要这要哪。好像美国对全世界的贸易战,都是中国一家在扛似的。
5月2日, TikTok因数据保护问题被欧盟监管机构罚款5.3亿欧元
5月4日,欧洲航空安全局 计划取消原定于今年为中国商飞的C919飞机颁发适航证的安排。根据EASA的声明,C919飞机要获得认证,还需要等待3到6年时间。
这个状态不能任由它发展下去,不能让其他国家以中美贸易战来损害中国利益。
既然要谈判,看看各方的筹码。
日本筹码:日本筹码比较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抛售美债,而美国对日本的筹码就太多了,从政治到经济到贸易,几乎全方位的都能干涉。
日本手握的美债筹码特殊就特殊在:这个筹码必须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使用它。
简而言之:在美债波澜不惊的时候,威胁抛售美债实际上没什么用,市场会直接吸收美债,而且日本自身也会受到损失。但是美国如果甩出筹码来,日本是根本无力抵抗的。
不过让我觉得比较惊讶的就是:在中美谈判谈完结了以后,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截止到我写稿子的时候,只有微微的下降,现在依然为 4.4472%,下降幅度太小,这么大的利好,美股都爆发了,美债收益率依然压不下去,说明美债的问题比想象的要严重。
所以日本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要找准时机,迅速达成谈判。
欧盟筹码:欧盟体量大,相对于筹码更多,外加上欧盟在美国的游说能力不是日本可比的,又是白人国家,特朗普如果真的对欧盟下手,有很多阻力在。
举个例子,美国的科技公司不少在欧盟有重大利益的,不管是谷歌,苹果,亚马逊,微软等都是如此,欧盟如果发狠,针对于这些企业来个司法调查,或者发起反垄断诉讼,或者造个法专门针对于这些企业,以目前这些企业在美股里面的份量,美股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美国筹码:美国筹码当然是最多的。日本和欧盟在安全问题上严重依赖美国,这次阵风现大眼,充分说明了欧洲防务独立的不可靠性,日本更不用说了。
美国本来可以赢得更多,主要是犯了错,核心错误在于:优先针对于中国。
正如我2018年所写的一样:实际上真正为美元背书的锚是中国商品,当对华高关税后,货物停运,特朗普很快就撑不住了,从关税战到现在压根没多少天,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不是奢侈品,不是LV包包,不是奔驰宝马的汽车,而是实实在在的日用必需品,这些商品美国人买也得买,不买也得买,不存在选择。
而如果对华缓和了,美国一口气缓过来,那情况不一样了,我们看一看:
日本对美出口的商品:
汽车,摩托车以及零部件,占了34.45%
锅炉,工程机械等,占了21.13%
电子元件,电池,家用电器等,占了10.70%
光学与医疗仪器,占了5.32%
其他未分类,例如化工特殊类别商品,占了7.05%
欧盟对美出口商品包括:
汽车以及机动车,占比41.6%,主要是德国品牌(大众奔驰宝马),德国汽车对美出口占了欧盟整体汽车对美出口的73%
化工产品(含药品):27.6%
其他制成品,20.8%
另外还有石油等相关制成品,占比较少。
如上,无论是日本还是欧盟,其汽车和机动车对美出口占的是大头,这一块其实非常容易抵消,简单:只要美国肯放中国汽车进去,无论是欧盟还是日本,至少要脱层皮。
即便是不肯放中国汽车,只要允许美国公司和中国公司合作建厂,扫除政策性障碍,单单于此,就能给欧盟和日本巨大的压力。
甚至不需要实际做,只需要威胁一下,比如说对外访华说对华汽车谈判什么的。实际上美国的汽车公司不但不反对和中国合作,反而一直积极促成合作,无论是老势力的福特,通用,还是新势力特斯拉,对于中美汽车合作一直持有相当积极的态度,反对的阻力一直来自于政界。
这是其一。
其二是对于欧盟完全可以分化处理。对美出口的大头实际上是德国。
这是最近德媒的新闻:
说起来这是德国人的短视:
俄乌战争爆发前,德国进口的天然气里面,55%来自于俄罗斯。
石油,30%到35%来自俄罗斯。
硬煤占比50%。
而天然气又占了德国能源总消耗的25%
一般人类的认知是:能源如此依赖于俄罗斯,那么俄罗斯的问题就应该是德国的问题,俄罗斯的担忧就应该是德国的担忧。
美国对中东石油依赖远远没有德国那么大,只是中东的石油波动会影响全球的石油波动,所以美国过去一直积极干涉中东问题。
德国错误很明显:
如果德国没有能力干涉北约东扩问题,那么德国就应该积极寻求其他石油来源。
如果德国决定了依赖俄罗斯能源,就必须积极干涉。
同时德国应该尽可能的延续核电,以防万一。
结果德国是既没有能力约束北约东扩,又没有能力约束俄罗斯,还把自己的核电给废了。
而现在德国又面临单方面依赖美国能源的问题,人说吃一堑长一智,我看德国人是完全记吃不记打。
如果特朗普够腹黑,就用能源问题掐德国脖子,德国能怎么着?
还有一个是针对于欧盟内部的政客。
我这么说:欧盟政客其愚蠢,难以想象,我以前老觉得冯德莱恩这种人都能当欧盟委员会主席?欧洲没人才了?
直到我看到了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卡娅卡拉斯。
德国前副总理哈贝克曾经在德国能源短缺的时候说:德国人洗澡不要超过5分钟,只需要清洗身上四个部位就行了。
而且上一届的德国政府,在明知道德国能源短缺的前提下,在临走的时候,炸了德国仅仅运行六年的煤电站。
如此愚蠢的哈贝克,但是只要和卡娅卡拉斯一比,哈贝克都显得英明神武了。
有鉴于此,我觉得特朗普可以从这些政客下手。
特朗普应该达到目的不是别的,是“解决美国目前的国债问题”。
核心要素是:依赖中国制造,逼迫盟友答应条件。关税加起来,然后利用中国的商品对欧盟和日本进行消耗,只要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即可。
当然,我对特朗普不抱什么期望,就他这段时间表现的外交手腕我只能表示无语,只是看个乐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