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美两国在日内瓦经贸会谈之后,同时发布了降低关税以及取消对等关税的措施,这无异于是缓和了全球经济的紧张局势。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在短短不到24小时的时间,特朗普竟然将“炮火”转向,在记者会上直接抨击美国“盟友”欧盟,表示要对其采取措施。



中美握手背后的战略腾挪

自从特朗普挥舞起“关税大棒”后,全球经济局势都比较紧张,尤其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和美国哦这个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在关税问题上可谓是剑拔弩张。

美国单边加征的“对等关税”税率从34%一路飙升至125%,严重冲击了双边贸易,而中国除了进行同等关税反制以外,还在稀土、新能源等进行强硬回应。



虽然说中美两国之间每年都外貌有着数千亿美元的市场,但在高关税这种“数字游戏”中,中国和拉美、东盟等国家相互加强贸易合作,以及超越了美国。

反观美国,在如此高关税下,不仅没有让制造业回流,反而造成了国内经济压力剧增,最终在美国难以承压下,中美双方就关税问题进行了谈判。



从12日中美双方联合发布的公告中可以看出,面对中国日以继增且稳固的产业链和生产市场规模,想要在关税问题上打压是难以取胜的。

然而作为一个商人,特朗普似乎并没有想要收手,反而在中美达成协议后,直接将矛头转向了欧盟,试图弥补“损失”。



特朗普的“欧洲靶心”

特朗普直接在记者会上表示欧盟对美国“不公平”,要知道在此之前美国哦也向欧盟进行了加征关税的措施,虽然欧盟刚开始进行了反制,但双方其实并没有多大差别。

但是此次特朗普却反复强调,欧盟每年向美国出口1300万辆汽车,在汽车关税上基本上没多少,而且还有大量的农副产品进入美国,认为美国在上面“吃亏”。



虽然这个数据有夸大的嫌疑,但是特朗普想要借此塑造“欧盟占美国便宜”的舆论,以此来用自己的“商人逻辑”转移矛盾。

自从对欧盟加征关税后,欧盟多次想要对美方进行谈判,但如今没有任何突破性的结果,特朗普借此是否会向欧盟“开炮”,确实引起了许多争议。



不过,虽然欧盟和美国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伙伴关系”,但特朗普这样的目的可能也是为了能源和安全绑定。

从俄罗斯对欧盟许多国家禁止能源出口之后,美国就成为了欧盟在能源上的主要选择,根据报道数据,去年欧盟LNG进口量47%来自美国,石油17%也是如此。



而且在很多方面,欧盟的经济上比较依赖于美国市场的,就如特朗普说的一样,汽车就是一个大市场。

如果美国进行对欧盟汽车加税,那么这对于欧盟国家的汽车行业将是一次严厉的打击,尽管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态“愿与美方接触”,但她坚持谈判需以具体方案为前提,并拒绝在压力下仓促会晤特朗普。



虽然欧盟也对美国部分产品进行了反对措施,但其内部的不团结,也削弱了谈判的能力,就比如匈牙利的反对,意大利私下和美国达成的能源协议等。

这些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再加上和美国实力对比的悬殊,不得已依赖于美国北约下的保护。



要知道在过去几十年,欧洲通过北约和安全依赖与美国绑定,但如今这种关系正变得愈发不对等。

特朗普不仅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国防开支提高至GDP的5%(远超现行2%的目标),还将对乌援助责任甩给欧洲,进一步挤压盟友的战略空间。



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对于美国的关税措施,中方一直保持着冷静和稳定的态度,这才最终让美方没有一丝获利,不过欧盟却并没有那么“好运”。

欧盟面对特朗普的如此“直白”,如今也是颇感到危机,不过当美国在关税战中纠缠时,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深化与欧洲的联结。



如今的中欧班列已覆盖欧洲20国200多个城市,绿色能源、数字技术等领域的合作项目超过200个。

西班牙、法国等国家公开反对“美国霸权”,马克龙更直言“欧洲不能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这些动向表明,美国试图以单极秩序主导全球的时代已难以为继。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或许能暂时迫使欧盟让步,但无法扭转历史趋势,这种过于以“美国优先”的想法,并不能够让人屈服。

欧盟的妥协空间正在缩小,能源成本高企、产业外流、社会矛盾加剧,已让欧洲民众对美国的“保护”产生质疑,而中国与欧洲的务实合作,则为多极世界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这场博弈的最终结局,或将取决于一个简单的问题:当“美国优先”撞上“欧洲觉醒”,谁更无法承受撕裂的代价?



参考信源:
中美声明发表几小时后,特朗普对欧盟“开火”——环球时报2025-05-13发布
中美发布联合声明后,特朗普转移炮火:欧盟对我们非常不公平!——财联社2025-05-13发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