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活动去投稿

作者: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张雅萍

签约居民:孙秀梅

我是一名退休的老人随女儿居住在南京市江宁区蓝湾小区,一家三代同堂的生活其乐融融,平静而美好。自从退休搬到蓝湾后,有慢性病的我,需要在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在那里结识了我的第一位家庭医生——张雅萍医生。



初识当天,热情细心的张医生就和我加了微信。她就像一位贴心的家人,经常在微信里问候关心。每一次的预约就诊,张医生都会安排的妥妥当当,对我健康咨询也总是温柔耐心地解答,让我感到亲人般的温暖。

2023年,我的女儿决定带着两个外孙去加拿大定居,留下我和老伴儿独自生活。我是个传统老人,习惯了大家庭的热闹,突然只剩下我们老两口,家里变得冷清了许多。为了能看到我的外孙的面庞,我这七十岁的老人已经熟练的掌握操作微信电话视频语音,我有时候抱着手机不停地刷女儿发给我的视频,一遍,两遍,三遍……十遍,我时常抱着手机睡着,有时醒了,眼角都是湿的。微信等电子设备依然不能替代那种面对面的亲情和隔代亲的温暖。每次在和家庭医生见面的时候,我会和她诉说自己的孤独也常常在张医生面前落泪,她也会安慰我,我能感觉她理解并且接纳我的忧思,每当有孩子们快乐有趣的视频我也会转发给她,我的家庭医生不仅解愁还可以分享快乐。

2024年初,我决定去加拿大陪伴女儿和外孙们。做出决定的那一刻,我立马告知了张医生,我看到了张医生眼中的欣慰,我知道,她为我能够再次享受天伦之乐而感到高兴。

为了让我在国外能够安心度过一段时间,张医生承担起了为我准备慢性病药物的重任。她帮我申请了医保备案,确保我在加拿大的慢性病药物供应无忧。在张医生的精心安排下,我顺利踏上了异国之旅,我内心充满了感激和幸福。抵达加拿大后,我会在朋友圈分享一家人的生活点滴,也会在节日和张医生互动。每当身体不适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她。

当然,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一帆风顺。我听不懂电视里的笑声,看不懂超市的标签,连买瓶陈醋都要比划半天。最让我焦虑的是就医问题。语言不通,规则不明,方向不清,高额的医疗费用更是让我瞠目结舌。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张医生,想起她在国内为我精心安排的一切。我深知,离开了她,我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我对任何诊疗都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安全感。

我的慢性病需要长期的锻炼,但是到了异国他乡,自己又语言不通,我的体重明显增加,血压也出现了波动,于是,我再次联系了张医生,我们约定:张医生作为我的线上家庭医生,通过语音、文字、视频等方式为我进行疾病的询问诊、随访和药物调整。于是她和我一起制定了一个适合我的运动计划。她会在微信上提醒并且督促我锻炼,还会给我发一些运动的视频和图片,鼓励我坚持下去。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觉得累,不想动,但张医生总是耐心地开导我。她说:“阿姨,您想想,坚持锻炼以后,身体会越来越健康,您就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陪伴家人,一起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她的鼓励下,我启动了居家运动锻炼恢复了精气神。她就像我的守护神,时刻关注着我的健康。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对于疾病我并不孤单也不焦虑,因为我知道,张医生一直在为我保驾护航。那些细碎的生活片段,也成了她了解我健康状况的重要线索。“风筝飞得再远,线头还在南京城。”张医生就是那根紧紧握着我的生命之线的人,让我在这漂泊的日子里,有了依靠,有了温暖。


终于,2025年4月7日,我回到了南京,回到了张医生的身边。我捧着一束勿忘我花束,笑着对她说:“这花语是‘不要忘记’,你不要忘记我,我也不会忘记你。”我们之间的约定,不仅仅是医疗上的契约,更是缘分,更是信任。在新的一年首诊签约书上,我毫不犹豫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张医生,感谢你这一年来的守护,感谢你让我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编辑:朱红剑 校审:郑艳玲

↓倒计时23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