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迪卡侬交出了一份尴尬的成绩单:销售额微增3.8%,净利润却大跌15%。这个以“平价亲民”著称的运动品牌,最近因为涨价被网友骂上了热搜。从99元的登山裙涨到129元,249元的抓绒衣直接跳到499元,部分消费者直呼“买不起了”!

高端化战略遇阻,消费者不买账?

2022年起,迪卡侬在中国市场启动品牌焕新计划,试图撕下“性价比”标签,向“专业化”和“高端化”迈进。其策略包括更换品牌LOGO、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价格,甚至从lululemon挖来中国区首席市场官张晓岩,试图复制后者在中国市场的成功。



然而,这一转型却遭遇了消费者的强烈反弹。在中国市场,迪卡侬部分产品价格涨幅显著:登山裙从99.9元涨至129.9元,抓绒外套从249元升至499元,高端公路自行车品牌VAN RYSEL的售价甚至突破万元。社交媒体上,“迪卡侬开始抛弃穷鬼了吗”的话题一度登上热搜,网友直呼“毫无性价比”。

一项微博投票显示,在4万参与者中,仅9千人坚定支持迪卡侬,理由多为“性价比”;而1.4万人认为其产品“无功无过”,另有6千人从未购买。这一结果暴露出迪卡侬的尴尬:当它试图迎合高端市场时,原有的用户基础正在流失,而专业运动爱好者却尚未完全接受其新定位。



业绩增长乏力,倒逼转型

迪卡侬的高端化转型并非无的放矢。2021年至2023年,其营收增速从21.3%骤降至1.15%,净利润则长期停滞在9亿欧元左右。在中国市场,其门店扩张也远未达预期——2014年提出的“5年500家”目标,至今仅完成267家。



5月1日,迪卡侬2025年中国首家战略级门店、江苏省首家以“循环经济”为核心主题的门店在南京水游城开业。

与此同时,全球运动服饰市场正高速增长,预计2028年规模将达5440亿美元。然而,迪卡侬却错失红利:始祖鸟、lululemon、萨洛蒙等品牌凭借高端定位和专业细分赛道崛起,而迪卡侬仍困于入门级产品的结构性失衡。

前有狼后有虎,转型之路如何破局

迪卡侬并未因业绩下滑而放缓转型步伐。2024年,其全球200家门店完成焕新,并计划到2026年升级90%产品线。在中国,迪卡侬副总裁Elodie Latour强调“100%本地生产”目标,并称将深耕中产阶级需求。



近期,其高端自行车品牌Van Rysel亚洲首店落地杭州,释放出继续押注专业赛道的信号。



然而,挑战依然严峻:一方面,高端市场已被始祖鸟、lululemon等品牌占据,迪卡侬的“专业性”标签尚未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其放弃的“性价比”市场正被中小品牌蚕食。彭博社近期爆料称,迪卡侬正考虑出售中国业务30%股权,估值超10亿美元,虽官方未置评,但这一动向进一步凸显其战略调整的紧迫性。

未来或在“平价”与“高端”之间寻找平衡

迪卡侬的困境,本质上是品牌定位的摇摆。它既不愿放弃庞大的大众市场,又渴望在高端领域分一杯羹。然而,在运动服饰行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这种“两头兼顾”的策略可能使其陷入更深的被动。



对于迪卡侬而言,真正的考验或许在于:如何在保持品牌核心价值的同时,找到一条既能维系老用户、又能吸引新消费群体的可持续增长路径。否则,这场转型可能只是漫长阵痛的开始。

吴迪

校对 王丽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