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 琪 郝东智
“考试可以重来,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不后悔!”车上急救挽回同学生命后,山东烟台的18岁小伙姜昭鹏面对镜头,说出这样一句话,掷地有声。
5月10日的清晨,两个迎着朝阳参加春季高考的年轻人,人生轨迹迎来波折。姜昭鹏与同学乘车赶考,途中同学突发疾病,他果断实施心肺复苏急救,并与网约车司机王涛一起,将同学送医救助。七分钟的生死急救,与死神搏斗,成功挽回了同学的生命。
5月12日春季高考结束,这一爱心事件才为人所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报道后,迅速冲上微博热搜全国第一,网络上的暖心评论刷屏。有网友说,姜昭鹏用行动答了一张“满分答卷”。有网友说,“你的语文科目虽然没能考,但在我的眼里你的试卷已经是满分了”,也有网友呼吁,“应该给孩子一个补考的机会”“让孩子破格录取”等等。
姜昭鹏这一义举给我们带来诸多思考。
这是对生命至上的完美诠释。对一个参加春季高考的孩子来说,这是一次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但是,当同学命悬一线,与自己的人生大考场景叠加在一起,姜昭鹏用行动做出至情至善的选择,镌刻人性之美。一个青年用勇气和责任,温暖他人,激励个人,应赢得社会的掌声和褒奖。
这是凝聚力量的最佳案例。一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用行动给了自己一场特殊的“成人礼”,也给全社会提供了一个鲜活的道德故事。从媒体评论区的留言可见,救人之举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感染力,这种无形中凝聚起的力量,将潜移默化地影响更多人,激励更多人,让爱心不断传递。
这是对冷漠与偏见的最好驳斥。当下,不时出现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导致人们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但这都是少数。人人是社会的人人,我们选择善良,这个社会就更温暖;我们愿意付出,这个社会就更担当;我们怎么样,我们身边社会就会怎么样。
姜昭鹏说,这次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学医的初心。此刻,18岁少年“从医”的梦想起航,人生答卷刚刚展开。
凡人善举,微光成炬。因为有他,有你,有我们。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