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查看往期 ·

2025年4月30日

榆林法院第二届“十佳新青年”

评选演说会圆满落幕

十位“后浪”脱颖而出

他们扎根审执一线、深耕司法前沿

衔着初心奔涌而来

用热忱真挚谱写青春华章

以法治星火点亮正义之光

让我们共同见证!


· 韩小宁 ·

神木市人民法院大柳塔法庭副庭长

法槌起落间,抽象概念化作成长的具象轨迹

清华大学教授万俊人用火车加速拐弯来比喻我们当前的社会转型,他说,我们允许有人坐在一等座,有人坐在二等座,甚至手持站票同我们一起进入现代社会,但我们不允许有人压根没有上车。还记得一次庭审中,当事人因证据不足争得面红耳赤,原告张某突然跪地朝着法庭对面的寺庙磕头作揖,发誓自己所说句句属实,这让当时还年轻的我深受震撼。而实际上在基层法庭,这种面对诉讼茫然失措、无从张口、无处落手的群众屡见不鲜。我不禁思考,在全面依法治国、高水平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普通干警又该如何发挥审判职能,让更多群众借助司法力量,搭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成长与蜕变---

把人放在第一位


和大部分干警一样,初入法院时,我有一身“钻牛角尖”的劲儿,总试图把法律条文精准匹配纷杂各异的案件。可那些鲜活的纠纷啊、那些难以调和的矛盾远比教科书复杂。老庭长的教导如醍醐灌顶:“小宁你记住,把人放在第一位,心中永远记得坚持公正就行了”。于是,我把工作中的“十万个为什么”糅杂在一次次庭审与一本本案卷中,担任书记员还兼职做内勤工作,努力熟悉各类案件流程,用心辅助好案件的各个细节。工作之余,我坚持讲好法院故事,参加榆林市、神木市组织的演讲比赛、行业风采大赛并取得较好成绩;参与送法进企、进校园宣传活动,让法治的种子落地生根。我明白,真正的司法温度,也藏在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中。


精进与共情---

让公正可感可触


我所在大柳塔法庭位于经济开发区,当地厂矿企业林立,外来流动人口多,因此涉诉案件体量大,呈复杂、多样化。而近年来,因村民土地权益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对法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都有更高要求。以我2024年审结的317件案件为例,其中合同类纠纷占61.2 %、借贷及追偿类纠纷占24.3%、侵权及其他类型案件占14.5%。经手的案件类型越多,也就量变引起质变,我知道这本就没有捷径。从案到人,从法到心,审判是刚柔并济的司法艺术,更要以专业能力托举司法公正,群众口中:“我打听过了,你办案公正的”,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鼓励。

调解优先,“和为贵”---

让司法有温度


案件质效、源头化解、自主立案、信访接待,地方协调……身处审判任务一线,每项工作都要我们付诸心血。论工作心态,基层干警要接地气;论工作方法,就多问群众一句,多走现场一次;论办事效率,就快办一件小事,快解一桩纠纷。把调解工作挺在前,将释法覆盖工作始终,让“和力量”贯穿诉讼全过程。工作中我把“抓住一切可以调解结案的机会”、“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参与调解”作为工作原则。创新工作方法,灵活运作多种平台促成调解,最大限度让当事人握手言和。



时至今日,这枚法徽的重量仍是我入职时无法想象的,难说游刃有余,也常焦虑无眠。我希望跪地发誓的老张们面对诉讼不再迷茫,握手言和的群众能切身感受到司法温度,法律能真正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回望2014,这个平台不仅是展示的舞台,它也成为一面镜子,让我照见初心。2025,道阻且长,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可期,奋斗不负新时代!

编辑丨李华菊

审核丨张建磊

声明 丨转载请注明来自“榆林中院”公众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