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贵州省商务厅发布《关于认定2025年省级商业步行街、城市商圈及夜间消费聚集区的通知》,贵阳市观山湖区阿云朵仓成功入选省级夜间消费聚集区。这片曾被遗忘的城市角落,经过三年改造焕新,成为贵阳夜间消费新地标。更折射出观山湖区突破传统商圈格局、打造夜间经济高地的决心——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深挖文化基因、重构商业逻辑,曾经的“城市洼地”正蝶变为“理想之野”,为该区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注入新动能。
从“闲置洼地”到“理想之野”:城市更新的创新实践
夜幕下的阿云朵仓灯火璀璨,洞穴式建筑群落中,滑板青年在丘浪滑板场腾空跃起,咖啡香气从“对的咖啡”飘散而出,方蕉剧场内即兴戏剧正在上演……
根据贵州省商务厅《通知》,阿云朵仓作为观山湖区唯一入选的省级夜间消费聚集区,其成长轨迹可谓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项目坐落于数博大道长岭北路,前身为大唐东原财富广场,曾因业态单一、空间闲置沦为“城市洼地”。转机始于2022年夏天——当机车文化爱好者张兆航及其合伙人将“车库MotoGRAGE”盲盒店选址于此,夜间经济的星火就此点燃。
乘着贵阳市“一圈两场三改”城市更新政策东风,观山湖区长岭街道联合运营方贵州视界集团启动改造工程,将100余亩存量空间转化为集酒店旅居、零售餐饮、艺术展览、社群活动于一体的复合型社区。设计师从贵州洞中村落汲取灵感,用错落坡屋顶、木色调立面重构街巷肌理,将喀斯特地貌的野性之美融入,打造出洗马书苑、银杏礼堂、大利戏台等公共文化建筑;以“理想之野”为内核,聚合摩托车文化、小众咖啡、现场音乐、精酿啤酒等文化群体,形成独特的社群生态。其“在地文化活化+野生业态孵化”的双向创新,为省级夜间消费聚集区建设提供了新范式。
“非标商业”破题同质化:解码夜间消费的流量密码
在传统商业体普遍面临同质化困局的当下,阿云朵仓以“野生基因”破局——没有标准化动线规划,而是构建村口市集、长桌食集、余庆粮仓、十字街等四个主题集合区,构建野生的文创、零售、美食、社群、活动群落;不追求大牌云集,却引入超100个特色品牌,实现贵州民族文化的新表达。这种“去中心化”的业态布局,恰与Z世代追求个性、热衷社交的消费特性深度契合。
“我们不做商品的搬运工,而是生活方式的策展人。”阿云朵仓公共关系负责人董洁阐释运营理念。数据印证成效:自2024年7月底安装人流量检测设备至今,总客流量达83万余人次,日均客流量约5000余人次。“这是从零到有的突破。今年,阿云朵仓还会有2.0版本和3.0版本的迭代升级,请大家敬请期待。”董洁说。
在Moto GARAGE松油门酒馆——这个由“车库”升级而来的空间,6米高的零件墙陈列着各种改装配件,店内定期举办的机车文化节、乐队即兴演出,让夜间客流较改造前翻了几番。负责人张兆航向记者展示经营哲学:“白天是盲盒店,晚上变身音乐现场。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圈层归属感。”
而阿云朵仓的活动日历也格外丰富:跨年派对融合贵州长桌宴、戏剧、滑板秀、乐队演出,打造城市版“村落狂欢”;复原苗族“烧锅底”习俗,设置免费流水席与坝坝社交场;通过飞盘、匹克球等轻运动促进社群互动;火舞表演与即兴艺术则赋予传统节日新表达等。“将少数民族节庆精神注入都市生活的尝试,正是社区差异化运营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开展‘上山玩玩’‘非遗走秀’‘吃新节’等不同活动,阿云朵仓实现了传统文化符号的创造性转化。”董洁说。
观山湖区的“夜态”进阶:从流量到留量的发展跃迁
阿云朵仓的崛起,是观山湖区夜间经济提质升级的缩影。作为贵阳城市扩容的主战场,该区曾面临“白天车水马龙,夜晚人迹寥寥”的困境。如今,以阿云朵仓为代表的新兴业态正逐步改写着区域格局——
消费场景重构。七米路、会展城东路等“八夜”项目所在街区经改造升级,融合购物、餐饮、娱乐等多种业态,成为市民夜间消费的好去处,推动夜经济的繁荣;会展东路聚焦本土小吃,红街夜市汇聚各地美食,每到夜幕降临,小吃摊的烟火气与美食的香气交织,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品尝,有效带动周边餐饮店铺的夜间消费;观山湖区推动便利店、书店、影院等场所24小时营业。截至2024年底,贵阳贵安便利店数量超1600家,带动消费超30亿元。
演艺活动带动。贵阳奥体中心的凤凰传奇“吉祥如意”2025巡回演唱会吸引2万多名乐迷入住,拉动周边消费2000余万元;2025QQ音乐巅峰音乐节带动周边文旅、餐饮、零售等消费增量约5000万元。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观山湖区已举办26场营业性演出,吸引近50万人次参与,带动周边消费约10亿元。此外,560场live house和84场剧场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夜间文化供给。
“发展夜间经济不是简单延长营业时间,而是重构消费时空。”观山湖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商旅文体”融合,围绕阿云朵仓、悦然时光等项目构建“夜经济生态圈”,让夜间消费从“流量经济”转向“留量经济”,让夜间经济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记者 蔡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