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三高”、甚至“多高”的人都挺多。所以要求“三高”共管、“多高”共管。可是,到底多少算是高,自己身上有几高,您都清楚吗?

所以,先得清楚自身的状况,才能做好防治,谁让咱自己是自身健康的责任人呢!



第一高,高血压。

大家都知道血压≥140/90mmHg是高血压,可这是诊室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要非同日3次在医生那里测量都高才能诊断。

自己在家里测的家庭自测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标准就不一样了,是≥135/85mmHg。当然不是测1次或者1天就行,需要连续测5~7天,早晚测,每次2~3遍,把数据加起来取平均值,达到标准才算。

动态血压的高血压标准又不一样,分24小时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和夜间平均血压,分别是24小时≥130/80mmHg、日间≥135/85mmHg、夜间≥120/70mmHg,哪一项高都算。



第二高,高血糖,糖尿病。

血糖高,要是还没达到糖尿病的标准,空腹高,叫做“空腹血糖受损”,餐后高,叫做“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呢,不能只看空腹血糖,是不是≥7.0mmol/L了,因为很多人空腹血糖不高,而是餐后高,只看空腹血糖容易漏诊。因此还得看餐后2小时血糖、或者是随机血糖,就是任意时间查的血糖,是不是≥11.1mmol/L;还有糖化血红蛋白是不是≥6.5%了。

要是有“三多一少”的,就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瘦了,体重少了,血糖高到标准就可以诊断了。可现在的糖尿病人多数都是胖子,还没到“三多一少”的程度,发现了血糖高就要复查,筛查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也要筛查糖尿病,那就不能只查空腹血糖,要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一起查



第三高,高血脂,“高脂血症”。

其实血脂异常里也不全是高,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是低了、<1.0mmol/L算异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三项则是高了不正常。具体的标准,总胆固醇≥5.2mmol/L、甘油三酯≥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不管哪一项高都是高脂血症。当然处理上是有区别、分层次的。

第四高,尿酸高,高尿酸血症。

这个诊断标准以前分男女的,现在有些医院化验单上也分男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也是分男女的,血尿酸男性≥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但我国2023年有个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多学科专家共识,其中高尿酸血症的标准是,在正常嘌呤饮食情况下,不分男女,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超过420µmol/L。总之,血尿酸超过420µmol/L肯定是高了。



第五高,血同型半胱氨酸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按照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血同型半胱氨酸≥15µmol/L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但2020年我国营养学会有个专家共识,认为血同型半胱氨酸10~15µmol/L就属于轻度升高了。目前心血管临床还是采用≥15µmol/L的标准。

第六高,体重高,肥胖。

肥胖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体重指数,总体体重超标;另一个是腹围,体重不超标,但腹围大了,腹型肥胖也是肥胖。

  • 体重指数,≥25是超重,≥28就是肥胖了。
  • 腹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算是腹型肥胖。



体重指数(BMI= 体重(kg) / 身高(m)²,简单地算,就用体重的公斤数,去除以身高的米数,除以2次就对了。

怎样早发现这些“高”?我国指南、共识的建议是,35岁及以上的居民,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糖尿病呢?也是建议35岁开始筛查。血脂,建议40岁以下的成年人每2~5年查一次血脂四项,40岁及以上每年至少查1次。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都是可以和血脂血糖一起查的。

(原创,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