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在哪上班?
在一家面包烘焙店。想把100%的脑力,专注到读书,写作上,所以找了一份离家近,又不用动脑的工作。
我喜欢甜点和面包烘焙的香味,这份工作除了站8个小时累点,晚班下班晚点,其它都合我心意。
店面大,生意好,周末节假日工作忙,年轻人吃不了苦,有些干一两个月就走了,我现在成了老员工,兼做领班的工作,只要不影响写作,我能一直做下去。
在店里,每天都切几百块钱的面包给顾客试吃。
有一回,来了一个小男孩,他想要吐司掉下来的肉松,叉子又戳不上,着急得很。
我用袋子给他抓了小小一撮,说,“不能多给你,怕你吃多了上火。”
其实剩下的肉松,我也是废弃处理,之所以不给他那么多,是怕小男孩吃多上火。
对一个人好,并不是完全要满足对方的心愿,让对方称心如意。
小男孩巴不得我把全部的肉松,都装给他,这是他的欲望,他想要多多的。
我只装了小小一撮给他,既满足了他的欲望,又不会伤他的身体。
人的欲望升起时,根本不会考虑身体的承受力。吃一撮肉松,过瘾,吃一袋可能会生病。喝一点酒,怡情,喝太多酒,伤身。
只有极少数人,能自控。只取适合自己的分量。
有些人爱一个人,就巴不得把世界上的好东西,都全部赠予他/她。
这种宠溺和纵容,其实是:恩生害。
很多父母把小孩宠溺成小祖宗,小霸王;很多成年人把另一半宠溺得肆无忌惮,飞扬跋扈。
小男孩走了以后,我站在偌大的店门口,发了一会呆,感慨道:世界那么大,我只取一瓢。
这个世界很大,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每天都上演不同的戏码。
以前我身在其中,入戏太深,所以感到烦恼;现在我跳出来,以局外人的视野,去看局中人故事,有种不染的超脱感。我只取一瓢,供自己所需,剩下的是非恩怨,与自己无关了。
休息日,我在父亲种的葡萄藤下看书,有个朋友打电话过来,聊了一会。
他去年做交易赚了60万,为一个女人花了40万,最后觉得不值得,关系停止。
他说那个女人给他的情绪价值特别高。
换了以前,我可能会提醒他,要捂紧自己的钱袋,有些人只是图钱,并不是真心想跟你过日子,给你高情绪价值,哄你开心,只是迷魂汤。
现在我不说了,他说,我就听,因为,人只有自己经历,才能吃一堑,长一智。
以前闭关修行,喜欢一个人清静,害怕别人来打扰。
现在出关,在人潮中工作,不怕嘈杂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故事,这也变成我写作的素材。
这个世间的所有故事,都是围绕“情”和“钱”。
“情”有好多种,亲情,友情,爱情,人情,众生情。
“钱”衍生出来的东西,那就太多了。
以前看别人的故事,自己会带入,感同身受,不经意间把自己陷进去了。
现在,跳出来了,故事还在每天发生,我会听,会看,但不投放注意力。
世界那么大,那么多人,那么多故事,无论温暖的,还是悲伤的,无论高尚的,还是荒唐的,我都泛泛而过,一笑了之。
我专注到自己身上,守住方寸。
养身,以立足;
养心,以清静;
养浩然正气,以独立于世。
如果不受过多的欲望侵扰,吃,住,行,游,人活一生,那是很自然轻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