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曹露玉 王少浦 记者 郑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广袤无垠的毛乌素沙漠深处,一条钢铁巨龙——浩吉铁路线横亘而过。这条被誉为“乌金南下”的铁路运输大动脉,自内蒙古浩勒报吉一路蜿蜒至江西吉安,日夜不息地将北方的煤炭、石油等资源运往祖国南方。在这条承载着能源命脉的铁路线上,乌审旗南站派出所的民警李振友,如同沙漠中的胡杨,以三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守护着每一寸铁轨的平安。

58岁的李振友,两鬓虽早已染上岁月的霜华,但扎根基层的信念却从未动摇。乌审旗南站派出所管辖的168.77公里铁路线,沿线荒无人烟,常年肆虐的风沙,将沿途的岩石打磨出独特的纹路。冬季寒风如刀,夏季骄阳似火,但李振友始终雷打不动地排查线路安全隐患,遇到车辆无法抵达的路段,他便徒步前行,一步一步丈量着这片土地。看着一列列重载列车轰鸣而过,他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浩吉线每天运输这么多货物,那都是我看着过去的!”


平日里,工作的忙碌让李振友将个人烦恼抛诸脑后,可每当节日的灯火亮起,对家人的思念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今年春节,他依旧选择坚守岗位。除夕那晚,寒风呼啸,他在铁轨旁巡查,呼出的白气在警徽上凝结成霜,红蓝相交的警灯在清冷的月光下闪烁。他深知,自己的坚守,换来的是无数家庭的团圆。

“羊就是牧民的命根子。”李振友始终将这句话铭记于心。一个寒冬傍晚,牧民老吉焦急的电话打破了派出所的宁静:“老李,我家的羊不见了!”李振友挂断电话后,拿起手电顶着零下20度的严寒便冲进了夜色。沙漠的夜晚格外寒冷,刺骨的寒风像刀子般刮在脸上。他睫毛挂满冰霜,警服却被汗水浸透,在寒冷凄清的夜晚氤氲着热气。经过三个小时的艰难搜寻,老李终于在避风的山坳里找到了受惊的羊群。老吉激动地紧紧握住他的手,眼中满是感激,连声道谢,还热情邀请他喝奶茶暖暖身子。李振友婉拒道:“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您把羊圈加固好就行。”临走时,他还不忘反复叮嘱老吉:“以后遇到困难,随时给我打电话!”

在普法宣传工作中,李振友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每年寒暑假前,他都会走进校园,用通俗易懂的当地方言,将一个个典型的路外伤亡案例编成生动的故事。课堂上,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亲切地称他为“故事大王”。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铁路安全知识深入人心,更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为警队的“老师傅”,李振友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三带”工作法:带着干、带着学、带着悟。每天清晨交班,总能看到他带着新警实地教学的身影,将三十年积累的巡线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遇到疑难案件,他坚持”现场就是课堂”,手把手指导年轻民警制作勘验笔录。对于这些年轻民警,老李从来都是倾囊相授毫不藏私,只为将铁路公安这份光荣的事业更好的传承下去。李师傅除了是一名警察,还有一个中廉清风书法艺术陕西委员会书法家的身份,工作之余,李师傅总是孜孜不倦将他对书法的理解和认识,细心教导年轻民警,笔锋起落间,传递着从警的心得与感悟。

走到派出所的后院,一片翠绿的菜园不禁让人眼前一亮。这片在戈壁滩上开垦出的“警营菜园”,凝聚着李振友无数的心血。每天清晨,他都会提着铁锨松土施肥、浇灌菜园。经过不懈努力,原本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如今已能结出白菜、韭菜等十余种蔬菜。“种菜和干工作一样,要用心才能扎根。”李振友常常这样说。

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李振友将最美好的岁月都奉献给了公安事业。三十五年的从警生涯,道不尽的酸甜苦辣,说不完的雨雪风霜,他用脚步丈量着铁路线的长度,用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的初心和使命。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正是日复一日的坚守,构筑起了乌审旗货运最坚实的安全防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