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报道,两位消息人士透露,印度已提出将其与美国之间的平均关税差距从目前的近13%削减至4%以下,以换取特朗普政府对现有和潜在关税的豁免,双方正加速推动达成贸易协议。美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贸易代表(USTR)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24年双边贸易总额约为1290亿美元,美国对印度的商品出口总额为418亿美元,进口额为874亿美元,逆差为457亿美元。另据印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理事会(ICRIER)的报告,印度平均关税税率为17%,美国为3.3%。



特朗普和莫迪(资料图)

今年2月,在印度总理莫迪访问华盛顿期间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曾指出,美国“很难向印度销售产品,因为他们(印度)设置了贸易壁垒,征收了非常高的关税。”

面对美方的高压,印度选择“退让”——降低本国关税、开放本地市场,向美方释放种种友好信号,希望换来更多的投资与制造业外移。但换来的并不是期待中的平等待遇,而是一轮又一轮的附加条件:要求进一步缩减贸易逆差、开放电动车市场、配合美国技术标准等。

此前,英国和美国就关税贸易协议条款达成一致,但美国方面依旧保留10%的基准关税。媒体分析认为,保留10%基准关税的做法可能会成为美国与其他贸易伙伴谈判的模板。

消息官员表示,为了让协议对华盛顿更具吸引力,印度已提出放宽对几种高价值美国出口产品的管制,包括飞机及零部件、豪华汽车和电动汽车、电信设备、医疗器械、油气产品、葡萄酒与威士忌、西梅干、部分化学品以及动物饲料。



特朗普(资料图)

就在几天前,印度刚用加征12%对华钢铁税换来美国的波音客机订单,转眼却被华盛顿的转向打得措手不及。印度政府前几天刚签下15架波音737 MAX订单,还要吞下美国大豆和杏仁的附加采购条件。

在印度看来,美国对华商品加征关税,无疑是给印度企业创造了抢占美国市场的绝佳机会。只要与美国达成新贸易协定,就能快速“捡钱”,至于能否减少对美贸易逆差、会给印度带来何种伤害,被抛诸脑后。可问题在于,美国和印度本质上都是贸易逆差大国,印度无论是靠发债借钱,还是继续薅跨国企业羊毛来缩小逆差,都面临巨大风险,其2.1万亿美元国债规模已占GDP的81%,数千家跨国企业也因被过度“薅羊毛”撤出印度。



莫迪(资料图)

而莫迪这边,还在演独角戏。但说到底,莫迪的算盘能不能打响,关键看他下一步怎么走。如果非要把中印关系当成筹码去押美国这艘船,那后果很可能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印度之所以将所谓“对等关税”视为机遇,一方面是因为印度对美出口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并且iPhone这类低本土附加值产品占了很大份额;另一方面,印度自认为不是所谓“对等关税”的主要目标,还可借机联合美国、打压中国而渔利。印度经济学家、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苏尔吉特·巴拉就宣称,“‘对等关税’的真实目的并非平衡贸易逆差,而是专门打压中国”,是印度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然而,这些一厢情愿的想法不仅大大低估了所谓“对等关税”的危险,还高估了自身赢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