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等方面 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提速
5月9日,京投装备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总组装车间内工作。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2025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在石家庄举行。从通报会上获悉,2025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聚焦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通武廊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开放发展等方面,审议通过系列文件,明确了重点任务和推进举措。
在加快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方面,京津冀三地将统筹推进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协同圈建设,推动落实一批重点任务、重大项目。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三地共同制定了京津冀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建议稿),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示范标杆。
为深化通武廊产业创新发展,三地共同制定了加快推动通武廊交界重点区域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实施重点产业链群培育、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重点园区合作共建、产融服务助企赋能等行动,打造京津冀重点产业链群、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创新驱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三地共同编制了促进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聚焦贯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增强多领域场景应用等6个方面,明确了19项具体举措。
此外,三地还起草了关于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激发京津冀市场活力的意见,联合制定了京津冀协同推动开放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抓好此次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部署落地落实,三地还将重点做好多项具体工作。
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取得新成效。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落实落细一揽子支持政策,推进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尽快投用,精心办好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持续开展“雄安行”系列活动,推动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等重大项目在雄安新区布局。实施京雄基础教育提升、医疗卫生发展、职业培训创新三项工程。加快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轨道交通22号线建设,联合绘制示范区产业链图谱,组织开展一体化精准招商。
推进重点区域合作共建。加强毗邻地区合作,抓好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体制机制优化调整,推进综保区一体化建设运营管理,推动通武廊交界重点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打造“房涿涞”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深化“平蓟三兴”农业科技合作,加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
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深化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建设,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天津中心、河北中心、雄安中心优势互补、赋能发展。推动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见效,联合开展京津冀高精尖产业筑基工程“揭榜挂帅”活动,共同举办2025年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等活动。发挥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等各类社会组织作用,做大做强安全应急装备、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7个国家级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高效开发利用算力资源,打造环京地区智能算力集聚区。
打造更多惠企利民新场景。织牢织密京津冀交通圈,推动荣乌新线高速二期等开工建设。提升天津港国际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地位,巩固河北港口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主枢纽港地位,共建京津冀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推动“河北福嫂”“河北净菜”提质扩容,深化京津冀合作办学。共同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扩大“跨省通办”“同事同标”范围,拓展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场景。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扎实做好“十四五”时期协同发展重点工作收官,建立“十五五”规划编制对接机制,衔接编制相关领域“十五五”协同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协同推出一批重要改革事项、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工作任务。健全协同对外开放机制,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对接。在临空经济区建设、产业园区共建、科技成果转化、资源要素互通共享等方面,共同研究推出一批改革创新举措。
此次座谈会上,三地还签署了共建中关村伙伴园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协同发展、政务服务合作、“河北净菜”进京入津等协议,共同打造一批产业合作项目。举行了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京津冀·北戴河康养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发布了京津冀税务“跨区域协同服务”场景,举办了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创新大赛启动仪式。
(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