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敦煌画匠工坊”调配矿物颜料。 (学校供图)


敦煌文化也深深吸引了留学生。

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13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当莫高窟的千年朱砂碰撞南头古城的现代光影,通过科技赋能、跨学科融合与全球视野,敦煌文化从历史长河中“活”了起来,化为深圳青少年手中可触摸、可创造的未来。5月9日,南科大实验一小“生命出彩”大美育浸润行动之“艺术之美”路演暨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在南头古城灵感广场上举行,学生们纷纷化身“时光修复者”,开启一段穿越古今的文化对话。

“通关文牒” 解锁千年艺术密码

活动现场,最令孩子们开心的还要数“游戏通关”的情境设计,每个参与者都在“通关文牒”的指引下逐步解锁敦煌艺术密码。现场的小小讲解员逐一介绍:“9大特色摊位,融合了历史、艺术、科技与语言等多学科知识,也打造出一个深度互动场景,例如,同学们通过《敦煌遗书》等敦煌文献选段,与壁画图像,结合唐代户籍制度、贸易记录,能生动还原‘丝路商贸市集’的人物生活细节……”

从“敦煌画匠工坊”的矿物颜料调配,到“文物修复实验室”的壁画修复知识竞答,再到“敦煌乐舞坊”的反弹琵琶即兴表演……敦煌文化艺术的探索之旅在一次次成功挑战中揭开神秘面纱,而学生们也在探索中共同“写下”守护誓言,誓将历史共鸣转化为文化传承的行动宣言。

“学习‘沥粉堆金’工艺,用石膏粉混合胶水制作浮雕线条,再贴金箔模拟壁画效果,运用几何建模技术还原莫高窟的覆斗结构,孩子们在实践中能真正体悟文物保护的科学精神与工匠情怀……”老师们欣喜地表示,课程设计的目标,就是希望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不能只停留在课本里,而是通过亲手触摸历史文明的肌理,让文化永生的基因在他们修复壁画的手指间和谐生长、在他们调试颜料的专注眼神里自然生长,这才能构建出有质量的教育。

中外学子 共启文明互鉴新程

敦煌文化还吸引着外国友人的关注,5月9日南科大实验一小研学活动现场,来自北大、南科大、深大的逾50名外籍教师和留学生也和小学生一起,感受到敦煌文化带来的艺术震撼。

“这些画作的色彩非常美,背后的故事也非常有趣。”“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敦煌壁画,弥补了我没有去过中国西北地区的遗憾。”现场,外籍师生一起观赏南头古城敦煌莫高学堂艺术展厅内的高清数字壁画,聆听敦煌研究院资深讲师带来的“敦煌故事”。外籍师生们还化身“丝路商队顾客”“敦煌乐舞体验者”等角色,在与小学生的英语互动中架起文明对话的桥梁。在“丝路商贸市集”,学生以流利英语向国际友人推广自制的敦煌泥版画、彩塑等文创产品,重现古商旅盛况;在“未来院长计划”环节,中外学子共同投票评选敦煌保护方案,展现全球青少年守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担当。

看到孩子们如此痴迷于敦煌莫高窟文化,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实验一小校长肖毅深有感触地表示:“敦煌莫高窟的千年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美育教科书。从常书鸿先生舍身守护壁画,到樊锦诗院长用数字技术保存文明,再到同学们在泥板上反复调和颜料的专注神情,都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道理:文化传承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美育浸润需要脚踏实地的耕耘。当文化传承的种子扎根童心,未来文明的答卷必将写满创新与希望。”

美育浸润 传承敦煌文化基因

记者了解到,育才一小的60多名师生上个月已成为南头古城内敦煌莫高学堂的首批“研学使者”。在此次活动前的课程中,南科大实验一小学子已通过敦煌研究院讲师的专业普及课和泥板画制作、壁画修复等课程,深入了解了敦煌历史和敦煌文化的艺术魅力。这才有了南头古城活动现场,一个个壁画讲解员、飞天小艺术家、小小活动策划人的一秒“解锁”。

敦煌是流动的史诗,更是跨越时空的美育课堂。为落实深圳市“美育一件事”,在南山区教科院德体卫艺部指导下,南科大实验一小以项目式学习作为教学载体,依托敦煌研究院莫高学堂的课程资源,结合五年级语文《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单元开展了集趣味性、拓展性、专业性于一体的跨学科学习。

南山区教科院德体卫艺部副部长高永胜表示,让城市里的孩子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非常有意义,一方面能让深圳学子以“可听、可触、可感”的形式,全方位领略敦煌文化的开放包容与艺术精神;一方面,学生对敦煌艺术的临摹、色彩运用和设计产品等都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呈现,这是美育与人文教育的创新探索。

(深圳特区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