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成都市3.4亿元项目评标结果出炉,四川交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本地公司,拿下中标候选人前三名;而中铁建工等3家“中字头”建筑央企则败北而归。
俗话说,外来和尚好念经。有着强大综合实力的“中字头”建筑央企,此番为何排名全部靠后?中标候选人前三名,又是什么来头?
2025年4月15日,招标人(项目业主)——成都武侯资本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成都武侯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标段招标公告》。
据招标公告披露,该项目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17684.2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6057.4平方米,最高投标限价为340865157.46元。
5月8日上午10:30,该项目正式开标评标。
据《开标记录表》显示,共有80家企业参与此次竞标,其中,包括3家“中字头”建筑央企:
中城投集团第八工程局(投标报价:335691882.95元。)、中建三局(投标报价:324988418.38元)、中铁建工(投标报价:326684929.92元)。
5月12日,该项目发布评标结果公示:四川交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蜀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有限公司分别排序中标候选人前三名。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多个信源显示,中标候选人第一名——四川交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由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51%)、成都武侯资本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9%)出资组建。
而中标候选人第二名——四川蜀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则是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控股子公司。
对此次招投标活动,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尽管中标候选人第一名与招标人之间存在一定的股权关系,不过,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如果招投标活动依法进行、程序规范,该"利害关系"并不影响其公正性的,就可以参加投标。
针对“中字头”建筑央企此次投标失利,该人士坦言,由于体制机制、地方保护与资源壁垒、市场竞争策略差异等因素,“中字头”公司与地方企业,在竞争中常常会处于劣势。
他指出,当前,建筑行业"央地竞争"的本质,是体制与市场的博弈,随着国企改革深化,双方优劣势可能动态转换,但在短期内,地方企业的属地化优势仍难以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