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全国“文艺赋美乡村”交流活动在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中华村举行,农业农村部相关领导、中国农村杂志社有关领导、全国有关省市代表、市级有关单位领导、北碚区有关领导、重庆市各涉农区县代表及高校专家、科研院所专家、重庆市首期乡土文化能人培训班学员等数十人齐聚,共同探讨文艺赋美乡村的多元路径。

本次活动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主办,中国农村杂志社、《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北碚区人民政府承办。


交流会上,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相关领导围绕“文艺赋美乡村”主题作主讲,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潘家恩、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胡泉纯依次作交流发言。

同时,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潘家恩,浙江省农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该省首批文化特派员顾兴国,分别围绕“文艺赋美乡村的创新探索”“以文化特派员之力 推动农业文化遗产赋能和美乡村建设”主题进行了分享。

“乡村振兴需要想象力、行动力和协作力。”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潘家恩说,曾经一提起乡村振兴,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产业振兴,特别是农业产业,实际上,文化产业也是乡村振兴非常重要的内容。他表示,通过文艺赋美乡村,能够有效地激活乡村资源,吸引更多人回流乡村、建设乡村,让乡村更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北碚与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达成院地共建北碚巴渝和美乡村战略合作,围绕北碚乡建文化的活化利用、开展北碚乡村建设当代试验、成果转化3个方面10类开展合作,合力打造具有北碚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乡村建设样板。

当日,北碚区乡土文化能人李国铖以“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案例实践”为题,以全国甲级民宿“既白民宿”为案例,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乡村品牌休闲项目的设计者、建设者,在参与乡村休闲项目建设上的实践探索,深入讲解了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如何进一步推动乡村民宿的发展?李国铖表示,乡村民宿的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引导和人才培养引进,希望政府能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规范乡村民宿的发展,同时还可以鼓励高校和培训机构开设相关课程,为乡村民宿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此外,乡村民宿还可以加强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与联动发展,通过与当地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创业何必去远方,家乡同样铸辉煌。”现场,北碚区乡土文化能人邓纪会以“文化技艺赋能,焕新乡村花卉产业”为题,分享了自己返乡创业的亲身经历。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邓纪会成为首批返乡创业青年。从花农的女儿,到被乡亲们称为“蜡梅仙子”,多年来,她投身蜡梅产业,成立花木创意工坊,创办“静观杯”传统插花大赛,带动就业岗位300多个,把所学技艺融入家乡发展。

在这场“文艺赋美乡村”的交流盛会中,各方智慧碰撞,为乡村振兴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与活力的画卷。从专家学者的高瞻远瞩,到一线实践者的经验分享,无不彰显着文艺力量在乡村大地生根发芽的强大潜力。

“文艺如何真正‘赋美’乡村?答案在每一位参与者的行动中。”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在各方携手努力下,广袤乡村可以持续绽放文艺之花,不仅赋予乡村外在之美,更将滋养乡村内在灵魂,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诗意家园,走出一条独具魅力的乡村振兴之路。

上游新闻记者 冯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